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发热(临床医学概论).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发热(临床医学概论)剖析

冬泳 正常人体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产热和散热保持着动态平衡,使人体有相对恒定的体温。 正常体温: 以清晨安静状态下正常人: 口腔温度:36.3-37.2 ℃ 直肠温度 : 36.5-37.7 ℃ 腋下温度 :36-37℃ 1、感染性发热(infective fever): 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寄生虫等,均可以作为外源性致热源引起发热。 临床上感染性发热占发热病因的50%-60%,而细菌感染是感染性发热中最常见的致热物质。 三、临床表现: 1、详细询问病史及认真体检:了解可能引起发热的原因。 2、临床过程及特点: (1)症状: 1)体温上升期: 疲乏、不适、肌肉痉挛、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或寒战等。 2)高热持续期:面色潮红、灼热、呼吸加快加深、可有出汗。 3)体温下降期:出汗、皮肤潮湿。前述症状逐渐好转。 (3)皮疹:常见于麻疹、猩红热或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4)淋巴结肿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结核、白血病、局灶性化脓性感染等。 (5)肝脾肿大:传染病毒性肝炎、疟疾、白血病等。 (6)出血:重症感染和白血病。 (7)关节肿痛:败血症、风湿热、结缔组织疾病等。 思考题 1、什么叫做发热? 2、发热分为哪几种热型?各型的特点有那些? 3、一个发热的病人来就诊,如何对他进行问诊? * * 第一节 发 热 (fever) 授课教师: 仲伟萍 助 教 指导教师: 黄金龙 教 授 部 门: 临床医学概论教研室 人类为什么能够维持恒定的体温呢? 视前区—下丘脑(POAH) T37.5℃ T37.5℃ 体温正常 散热 产热 散热 产热 调定点 37.5℃ 致热原 调节性体温升 高(0.5 ?C) 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一、发热定义 (Fever) 当机体在致热源(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腋温:36~37℃ 口温:36.3~37.2℃ 肛温:36.5~37.7℃ 一天之中下午较上午稍高; 剧烈运动和进餐后等体温略有升高 但24小时内体温波动<1℃ 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异 发热 感染性 发热 由病原微生物引起 非感染性 发热 由病原微生物以外因素引起 二、发热的病因及机理 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以前者多见。 外源性至热源 ↓ 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 内源性至热源 ↓ 体温调节中枢 ↓ 1、体温调定点上移 2、代谢增加、骨骼肌阵缩(寒战) 3、竖毛孔肌收缩,排汗停止至散 热减少。 1)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外伤手术后、血栓栓塞、肿瘤; 2)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结缔组织病等; 3)内分泌-代谢疾病:甲亢、重度脱水; 4)皮肤散热减少:广泛皮炎、心衰;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脑部的疾病(脑出血等)、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等;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原发性低热、感染后低热、夏季低热 。 2、非感染性发热( noninfective fever): 感染性 特异性感染:如结核、布氏杆菌病 50-60% 非特异性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 非感染性 40-50% 无菌坏死物质的吸收:如手术后、肿瘤 变态反应:风湿热、结缔组织病 内分泌代谢疾病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1、发热的分度: 低 热 37.3-38℃ 中等度热 38.1-39 ℃ 高 热 39.1-41 ℃ 超 高 热 41 ℃以上 3、热型及临床意义: 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内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称为热型( fever type) ①、稽留热(continus fever)体温持续于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度1 ℃。临床上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 ②、驰张热(remittent fever)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温差大于2 ℃以上,温度最低时仍高于正常体温。临床上常见败血症(败血症热),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疾病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