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延伸:气体扩散的可逆现象和物质溶解的可逆现象。 注:增加两个实验:1、两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溴蒸气和空气,瓶口相对放置,然后抽去玻璃片。 2、把一块缺角的晶体放入饱和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课前做) 提出新问题:上述两种现象最终出现什么结果 归纳出平衡状态,且分析出达平衡状态后,气体运动,溶解、结晶都没停止,得出动态平衡的特征 生活中的平衡:水槽中当进水量等于出水量时,水槽中水量不变。但水还在进,还在出,也是一个动态平衡。 迁移到化学反应上: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分析SO2与O2反应生成SO3的实验数据(附表1),得出化学平衡也是动态的,绘制反应时间与速率的关系图,得出化学平衡状态。 教学反思: 1、抽象概念的教学,教师要创新情景,联系实际,学生 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归纳,自己建构概念。 2、内容上要把握好“度” ,不可把平衡特征用“几个字” 很详细展开讨论,更不可将平衡移动也纳入其中教学,增 加学生负担。(注:在选修“实验化学” 专题4 课题3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 动) 案例Ⅱ “原电池”教学设计 稀H2SO4 在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将铜片、 锌片用导线联结后插入到稀硫酸中,发现 Cu片上出现气泡。为什么? 提出假设: Cu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放出。 Zn、Cu联结后,Zn变不活泼了,Cu变活泼了,故Cu与 稀硫酸反应,Zn不反应。 3.Zn、Cu联结后,Zn上的电子可能转移到Cu上,H+在铜 上得电子而发生反应。 案例Ⅰ “原电池”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 分别将Zn片、Cu片放入装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同时将Zn片、Cu片放入装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案例Ⅰ “原电池”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 3.将Cu、Zn联结后,先将Zn片插入到稀硫酸中,放出 气泡,再将Cu片插入稀硫酸中,无气体生成。 4.将Cu、Zn联结后,放入稀硫酸中(如图),Cu片 上有气泡,Zn片上几乎没有气泡。 案例Ⅰ “原电池”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 5.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过量NaOH,检验不到Cu(OH)2 蓝色沉淀。 6.用灵敏电流计测量4的外电路有无电流通过,发现 电流计偏转。 案例Ⅰ “原电池”教学设计 现象讨论: 1、Zn片上有气泡,Cu片上无气泡。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生 成氢气。 2、铜片上没有气泡,锌和铜浸在同一稀硫酸溶液中,铜没 有变活泼。 3、锌片上有气泡,铜片上没有气泡。锌和铜连接后,铜的 化学性质未变。4、铜片上有气泡锌片上几乎没有气泡。 锌片和铜片连接后浸入稀硫酸中铜的化学性质末变,为 什么有气泡生成(氢气)?铜片上发生什么反应? 5、一段时间后,取少量烧杯中溶液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得不到蓝色沉淀,溶液中没有铜离子。则铜没有提供电 子,那么H+从铜片上得到的电子来自那里呢?由第二组 和第组实验的区别,推测电子可能通过导线来自锌片。 6、灵敏电流计指针发和偏转,说明导线中有电流通过,电 子由锌片流向铜片(Zn-2e-=Zn2-)。 案例Ⅰ “原电池”教学设计 获得结论: Cu不与稀硫酸反应,联结上Zn片后,也不改变性质。 Zn失电子,电子通过导线转移到Cu片上,溶液中的H+ 在Cu上得电子生成H2。 3.溶液中长时间含有Zn2+,而无Cu2+,这样的电子得失形 成的电流可以被利用。归纳:铜片上有气泡生成是因 为如第四组的实验装置构成了原电池。 案例Ⅰ “原电池”教学设计 应用创新: 创新: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Zn Cu 提出问题 1、右图装置不能组成原电池, 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使之构 成原电池装置? 2、写出右边装置两极的反应式 和总的离子方程式;指出电 子的流向。 CuSO4 ZnSO4 Zn Cu 将盐桥插入两只烧杯内的电解质溶液中 案例Ⅰ “原电池”教学设计 应用创新: 创新: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应用:请设计利用反应Fe+CuSO4=FeSO4+Cu的原电池装置。 案例Ⅰ “原电池”教学设计 案例反思: 这节课从明显的实验现象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开始,引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教学中不断地把 实验展开、深化,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动脑分析思考、动 口讨论,归纳总结出概念和规律,唤起学生对原电池的感性 认识,努力建立化学原理与实际问题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的 大胆猜想和有目的的实验探索,获得对原电池原理的本质认 识,然后再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并有所创新。这样的教学尝试 表明:这种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