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一大联考2016~2017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1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试析仁义内外之辨 庞 朴
《孟子》中记录有孟子同告子辩论人性和道德的一些资料,其中有个核心论题是,告子倡“仁内义外”说,孟子则主张仁义皆发自内心。后世学者多用“人心内外”来解说告子的“仁内义外”,认为孟告之战的焦点是道德情操特别是“义”德的发生问题,认为告子主张“仁爱之心生于内,而事物之宜(义)由乎外”(朱熹);而孟子则相信“仁义礼智根于心”。其实,摆脱一下性善说的氛围,冷静细致地再读一下相关文献,应该能够发现,这实在是一场大误会!
误会的关键在于对“仁内义外”说的“内”“外”二字作了非原义的理解,从而将告子所维持的仁、义二德的适用范围问题,错当成孟子所关心的道德情操何由发生的问题。
告子主张“食色,性也”和“生之谓性”。他认为,所谓人性,只是人作为动物的自然性,没有什么社会性。所以他又主张“性无善无不善”。据此,我们不假思索便能看得出,一个认为人性只是食色的人,一个相信性无善恶的人,怎么会主张“仁爱之心生于内”呢?要知道,他那个“内”里面,除去自然性的食色而外,别无他物;而食色,不用说,与仁爱是有先后天之别的。可见,告子那个“仁内义外”的“内”,显然不会是指的人性或内心,而应该别有所指;告子所要讨论的内外问题,便不是道德发生论的问题,而应该别有所是。
什么是告子的“仁内”?简单说就是:爱吾弟而不爱秦弟。这意味着,仁爱是局部的、有范围的体爱,不是无边际的、普遍性的兼爱。这个范围以“我”为界,故谓之内。什么叫“义外”?简单说就是:敬楚长亦敬吾长。这意味着,义敬的范围不限于“我”,而是延伸到了“我”外,凡长皆敬之,故谓之外。
这种以吾弟秦弟之别为言的内与非内,很显然,只能是血缘的、族群意义上的“内”,而不可能是心性层面上的内;因为在心性层面上,吾与秦、兄与弟,大家同是异于禽兽的人类,无从分出内外。同样,这个规定着内外之别的“我”,也显然既非一己之小我,亦非人类之大我,而只能是与秦楚相当的族群之我!
学人们对告子的“我”与“内外”的误解,还经常出现在对如下一段话的解释上。告子曾有曰:
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孟子·告子上》)
这是说,楚人的长者得到我的尊敬,并非由于他长于我;只因他是楚人的长者,受到楚人的尊敬,我便也随着尊敬。这是族群之外的事,故谓之外。人们往往将这里的“非有长于我也”释为并非先有一个尊敬的观念于我心中。这是一种性善论式的解释。其实,在告子,是绝不会先有一个尊敬的观念于心的。因为告子的性,是无善无不善的。总之,告子所持的仁内义外说,不是说仁出自内心,义起于外物,不是这样的道德发生论的问题,而只是叙说了仁义的施行范围之别。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世学者对告子“仁内义外”说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多用“人心内外”来解释,这导源于对此说的“内”“外”二字不恰当的理解。
B.《孟子》记录了孟子和告子关于人性和道德的核心问题所辩论的一些资料,告子倡议“仁内义外”,而孟子则认为仁义都是发自内心的。,
C.后人认为告子主张“仁爱之心生于内,而事物之宜由乎外”,而孟子是“仁义礼自智根于心”,他们认为孟告之战的焦点是道德情操的发生问题。
D.基于性善论的观点,有些学者弄错了告子所说的仁、义二德的适用范围问题,把它当成了孟子所关心的道德情操何由发生的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告子的“仁”的范围以“我”为界,不是无边际的、普遍性的兼爱,而是局部的、有范围的体爱。他认为有“吾弟”与“秦弟”之分。
B.“义外”意味着义敬的范围不限于“我”,而是延伸到了“我”外,这个“我”,和族群意义上的“内”一样,只能是与秦楚相当的族群之我。
C.“义敬的范围不限于‘我’,而是延伸到了‘我’外,凡长皆敬之,故谓之外”和“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中的“外”都是从族群意义上来考虑的。
D.“楚人的长者得到我的尊敬,并非由于他长于我”是学人们对“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的解释,这样的解释违背了告子的本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内义外”的“内”,只能是从血缘的、族群意义方面定义的“内”,因为在心性层面上,大家同是异于禽兽的人类,没有内外之分。
B.告子主张“食色,性也”和“生之谓性”,他否认人的社会性的一面,在他眼中人只有自然性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_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pdf VIP
- 2025商用车发动机气缸体铸件技术条件.docx VIP
- 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专家共识2025 .pdf
- 第二节病虫害预测预报教学教材.ppt VIP
- 电梯新检规施工自检报告-曳引客货-2024.doc
- 2025年高考英语(新高考Ⅱ卷)试卷评析及2026高考备考策略 课件.pptx
- 2000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冬令营)理论试题与实验试题及参考答案精品.pdf VIP
- 苹果公司知识产权保护策略.pptx
- 中药饮片智能调剂与煎煮关键技术研究课件.pdf VIP
- 局部解剖学(山东联盟) 智慧树 知到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