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海音 二、作家简介 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 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就奖”。 初读课文,总体感知 1 齐读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2 说说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 理清文路,给课文分段。 反馈 贪婪:不知满足。 饥肠辘辘:肚子饿得直叫,形容十分饥饿。 … 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思考窃读的意思。 2.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品读作者窃读的技巧 (1)林海音童年时代有过不止一次偷偷去书店读书的经历。快速阅读全文,请大家找一找林海音到底慢慢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和方法呢?试着用一两句话分别概括出来。 (2)、在你们的眼里、在你们的心 目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呢? 局部突破,从“窃”中品味爱书之情 读书有千百般滋味,请浏览课文,看看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窃读”的滋味? 窃读”伴随着一种复杂的感受。你能从文中读出作者窃读的酸、甜、苦、辣吗?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句子,划一划,读一读。 (一)苦: (二)酸: (三)甜: (四)甜中有苦,苦中有辣 品读重点句子,再次感受窃读的滋味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或轰赶,这种书内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紧密的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4.“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5、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放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次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感受读书快乐的源泉 1.作者既快乐又惧怕的读书,这种窃读的滋味真是令人难受,但是作者却说我很快乐,真正让作者感到快乐的源泉是什么? “吃饭能让身体成长,读书能获取精神的养分,让自己成熟、豁达。” “读书和长大有相类似的地方。读书的滋味是丰富的,酸甜苦辣都有,人生就像一本书,成长的过程也包含酸甜苦辣,逆境中更能磨练人的意志。” 1、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冰心 5、立身以立学为先,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 迁移应用,拓展延伸 1积累有关读书的成语 韦编三绝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囊萤映雪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是说:晋朝人孙康家里穷,无油点灯,曾经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着读书。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