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余毒湿热湿热壅盛,邪毒深窜入里,留于筋骨,使经脉被阻,气血不和,血凝毒聚而成。 外来伤害尤其是局部骨骼损伤或骨科手术史可复又感受毒邪,瘀血化热,邪热蕴蒸,以致经络阻塞,凝滞筋骨为患。 外感风寒湿邪体虚之人,卫气不固。或因露卧风冷,或因浴后乘凉,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久蕴不解,阻于筋骨之间,气不宣行,阴血凝滞而成。 西医认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系骨、骨膜和骨髓整个骨组织的炎症。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次之。多由疖肿、皮肤伤口通过血源性播散而致,也可因局部伤口直接感染或邻近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到骨骼而成;慢性骨髓炎多因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处理不及时、不充分或不恰当所导致。 临床表现好发于儿童,尤以10岁以下男孩为多见。多发于四肢骨干,尤以下肢多见,以胫骨最多,股骨、肱骨、桡骨次之。 初起、成脓、溃后临床表现 。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提示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增高。血液细菌培养、局部穿刺液细菌培养常呈阳性。x线检查常在发病2周后才能显示病变。CT检查较x线检查明显提早发现病灶,并可清楚显示软组织的变化,明确炎症位置。 流痰好发于骨关节间,初起局部和全身症状均不明显,化脓迟缓,约半年至1年以上。溃后脓水清稀,每夹有败絮样物,常造成残废。多伴有虚痨病史。 流注好发于肌肉丰厚处,且常此处未愈,他处又起。局部皮色不变,漫肿,疼痛较轻,成脓较快,溃后不损伤筋骨,容易愈合。 历节风常波及多处关节肿痛,呈游走性,压痛在关节面,日久亦可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全身症状不如附骨疽明显,病程长,反复发作,但不化脓。 骨瘤多见于10~25岁青少年,病变多在肩关节下方或膝关节上方,初起隐隐酸痛继则掣痛难忍,呈阵发性的钻痛,夜间重,发热不如附骨疽高。2~3月后,局部可触及肿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移,紧贴于骨,但皮色渐变紫黑,终不化脓。 环跳疽病在关节处.不在骨端,伴髋关节功能障碍,容易造成畸形。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急性期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并用夹板制动,防止骨折和毒邪扩散。 (3)慢性期:避免负重及跌跤,防止骨折。 (4)加强锻炼,增加饮食营养,患病后禁食鱼腥发物及辛辣之品。 初起 起病急骤,初起局部患肢持续剧痛,疼痛彻骨,1~2d内即不能活动,而后出现皮肤微红、微热,胖肿骨胀明显,若在大腿部则红肿不易发现,但用手指深压有凹陷的指纹可见。病变的骨端有深压痛和叩击痛。伴全身不适,寒战,继而高热达39~40℃,口干溲赤等。 成脓 在得病后3~4周之间,局部焮红胖肿,骨胀明显。伴全身高热持续不退。 溃后 溃后脓出初多稠厚,渐转稀薄,淋漓不尽,不易收口而形成窦道。患处可触及骨髂粗大,高低不平,以药线或探针探之,常可触到粗糙的朽骨.此时即转为慢性。以后常反复发作。 证候:患肢疼痛彻骨,不能活动。继则局部胖肿,皮色不变,按之灼热,有明显的骨压痛和患肢叩击痛;伴寒战高热;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化湿,行瘀通络。 方药:仙方活命饮合五神汤加减。有损伤史加桃仁、红花;热毒重加黄连、黄柏、山栀;神志不清者加犀角地黄汤,或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证候:初起恶寒发热或无寒热,患肢筋骨隐隐酸痛,不红不热,胖肿和骨胀均不明显,有的痛如锥刺,患肢不能屈伸转动,苔白腻,脉紧数或迟紧。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化湿。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证候:起病1~2周后,患肢胖肿,疼痛剧烈,皮肤焮红,灼热,内已酿脓;伴高热持续不退;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清热化湿,和营托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证候:溃后脓水淋漓,久则形成窦道。患肢肌肉萎缩,可触及粗大的骨骼,以探针检查常可触到粗糙朽骨;伴神疲,乏力,头昏,心悸,低热;苔薄,脉濡细。 治法:调补气血,清化余毒。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初起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患肢用夹板固定,以减少疼痛和防止病理性骨折。 成脓及早切开引流。 溃后用药线蘸七三丹或八二丹引流,红油膏或冲和膏盖贴;脓尽改用生肌散、白玉膏。 窭道形成用千金散或五五丹药线腐蚀,疮口扩大后改用八二丹药线.太乙膏或红油膏盖贴;若窦道经久不敛,死骨不能自动排出朽骨者,可做手术清创;若触及死骨松动者,可用镊子钳出。 中成药:小金丹,每次0.6 g,每日2次;牛黄解毒片,每次2片,每日2次。 抗生素: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或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时,必须及早联合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或根据血培养或病变部位穿刺液细菌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持续用药至体温正常后2~3周。 手术疗法:可根据病情选用切开引流及骨开窗术,病灶清除术、病变骨切除术、病灶清除后带蒂肌瓣填充骨腔术、截肢术等。 支持疗法:根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