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李春艳 * 褐煤储存损失试验研究 图11 下部样干基高位发热量变化趋势 图12 下部样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变化趋势 图13 下部样干基灰分变化趋势 图17下部样干基氢含量变化趋势 图18下部样干基全硫变化趋势 图18下部样干基全硫变化趋势 *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李春艳 * 褐煤储存损失试验研究 图11 下部样干基高位发热量变化趋势 图17下部样干基氢含量变化趋势 图18下部样干基全硫变化趋势 经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数学模型,从数学模型中可得出一定时间各项煤质特性指标的变化量,见表4。 表4 各煤质特性指标随时间的变化量 参数 时间(天) Qgr,d(J/g) Qnet,ar(J/g) Ad(%) 15 30 60 15 30 60 15 30 60 变化量 上部样 -90 -187 -379 -293 -607 -1236 0.12 0.24 0.48 下部样 -64 -133 -271 -255 -529 -1075 0.04 0.07 0.13 参数 时间(天) Vd(%) Vdaf(%) Cd(%) St,d(%) Hd(%) 15 30 60 15 30 60 60 60 60 变化量 上部样 -0.09 -0.18 -0.38 -0.05 -0.10 -0.21 -0.53 -0.02 0.04 下部样 -0.06 -0.13 -0.27 -0.07 -0.14 -0.29 -0.19 -0.02 0.03 *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李春艳 * 褐煤储存损失试验研究 4 结论 煤在储存过程中,煤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热量损失,有的煤还会产生自燃。通过上述试验及结果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4.1 各煤层中心点温度最低,说明煤堆深层温度升高与受环境温度影响不大,但四周温度较高,说明煤堆浅层因接近大气,又无法压实,其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各煤层平均温度分别是33.9℃、54.5℃、35.7℃,比环境温度25.3℃分别高出8.6℃、29.2℃、10.4℃。温度升高是加速储煤氧化并造成自燃的关键因素,也是导致煤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4.2 褐煤变质程度低,易氧化加之机械强度小,空气中易风化破碎,粒度变小。试验表明,煤的粒度变小与时间成线性关系,其中>25㎜和25-13㎜之间的煤的粒度所占比例逐渐变小,<6㎜和13-6㎜之间的煤的粒度所占比例逐渐变大,即由于煤的风化,煤的粒度随时间逐渐变小。粒度变小,吸水性增强,加速氧化速度,导致煤的变质程度加快。 图11 下部样干基高位发热量变化趋势 图12 下部样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变化趋势 图13 下部样干基灰分变化趋势 图18下部样干基全硫变化趋势 *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李春艳 * 褐煤储存损失试验研究 4.3 试验煤组堆时经轨道衡计量共计堆煤7141吨,试验结束取试验煤堆上锅炉燃用,经皮带称计量煤量7011吨(含试验用煤,即样品制备后的余煤返回试验煤堆),与组堆时相比累计煤量损失130吨,该煤堆共储存107天,总损失率1.82%,月损失率0.51%。 4.4 从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看,随着褐煤存放时间的增加,热值损失率会增大。本次试验褐煤存放15天,收到基低位发热量降低255~293J/g;存放30天,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会降低529~607J/g;存放60天,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会降低1075~1236J/g。 5 建议 储煤损失是必然的,特别是褐煤损失会更大,这是由于褐煤变质程度较低,本身容易氧化变质,加之机械强度小,空气中易风化破碎,粒度变小,吸水性增强,加速氧化速度;同时煤堆温度升高,也加速其氧化。故褐煤较其它煤种氧化速度更快,储煤损失会更大。因此建议: 图11 下部样干基高位发热量变化趋势 图12 下部样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变化趋势 图13 下部样干基灰分变化趋势 图18下部样干基全硫变化趋势 *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李春艳 * 褐煤储存损失试验研究 5.1 应定期监测煤堆温度,改善测温手段,掌握布点与测温技术,当煤堆温度超过60℃时,要加大测温频率与测温点密度,以确定祸源区,发现异常及时翻烧。在翻烧之前对该煤堆进行采样化验以掌握其煤质变化情况,为不断改进燃料管理积累煤质资料。 5.2 褐煤在库存允许的条件下储存时间不易超过15天,应做到烧旧存新,定期翻烧,杜绝煤炭自燃,以尽可能减少储煤的热值损失。 5.3 试验证明组堆压实是降低煤质损失,防止自燃的简单易行、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因此堆煤过程中应进行分层碾压,尽可能降低煤堆缝隙率,减少煤堆中空气含量。 图11 下部样干基高位发热量变化趋势 图12 下部样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变化趋势 图13 下部样干基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