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冯仑:投标世贸重建七年记.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冯仑:投标世贸重建七年记 ? ■文/冯 仑,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  009年3月26日,美国东部地区普降暴雨。而在这天,中国中心进驻“自由塔”的正式签约,像射透阴霾天气的一丝阳光,让人感受到冬雪初融的温暖和生机。   从2003年我们与纽约“9·11”重建项目“自由塔”谈判中途夭折,到2009年终于在“自由塔”进驻成功,期间经历了7年。   这是一个罕见的中美双方一拍即合的结局。中方角度上,在“9·11”废墟上地标性建筑“自由塔”里,建设一个65到69层整整五层办公楼,建筑总面积超过1.76万平方米,年租金逾1.06亿元的中国中心,在各类涵义之丰富性上,很少有更出其右的商业行为;美方也上至州长下至市长极力促成,除了乐得获得价格不菲的签约金外,继英国在美国建英国中心,美国在全世界建美国中心,日本人买下洛克菲勒中心,德国建德国中心和歌德学院,到中国的孔子学院和中国中心的建成,市中心不断变化不断地验证着美国历史的成功——美国人也搞政绩工程啊。   光荣与梦想   但这样的一个事件却一直好事多磨。   2003年下半年的时候,整个世贸还是一片废墟,没有人敢去,因此价钱极低。我们是第一个去那儿谈的外国公司。我第一次去谈的时候,他们所有人都很吃惊,说:“你是第一个美国以外的企业来谈。而且居然是中国人。”   这里还要介绍一下,跟我们的想象不同,在世贸中心被炸掉之前,这栋楼是属于政府拥有,业权是政府的,但经营权是一个商人的。这个商人叫拉里·西尔维斯坦,是个犹太人,他把这栋大楼的经营权(99年的出租权利)买下来了。可以说他是重建世贸中心的核心人物。   当时接待我们的就是拉里,拉里当时也非常高兴,给我们的条件应该说是不错的。而且我们能帮他,当时七号楼很难租,我们是他最大的租户,一下要租两万多平方米,就这样把市场价格给抬起来了。   然而当一切都按照设想开始进入状态时,从2003年开始历时两年多的谈判却在一刹那戛然而止。7月中旬,我带着4500万美元信用证赶到纽约,得到的却是7月11日西尔维斯坦公司已单方面向媒体宣布中止合同的消息。   外电报道对此的解释是万通“错报财务资源”,在7号楼中准备设置餐饮、住宿等设施,美方不能答应。   餐饮和住宿始于我对于中国中心的一个增值设想,“去美国游玩,首选纽约。去纽约,一定会去世贸纪念遗址和新世贸中心。未来巨大的客流,将会为新世贸中心带来新的生机。而如果能够在世贸里面建立“中国中心”这样的综合商用物业项目,应该会有很好的运营效益。”   当然,当时最兴奋的是知道另外一个消息,纽约港务局将投入巨资进行世贸的重建。而其中最大的一项开支将用于世贸区域地下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此的资金投入量将达到102亿美元。纽约港务局相当于中国城市建设中的一级开发商。   一个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巨资的新世贸,会给这个区域带来巨大的活力,而这也是我和万通决定在此投资的信心所在。   长期以来,外界总觉得我一向稳妥、谨慎,然而那时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着更多对未来的想象,我希望能够与世贸中心稳步合作。在一期工程中,万通地产只是租用7号楼48到52层的楼宇,收取增值服务和转租的收益;而在二期工程中,万通甚至准备全面参与投资和建设。   冷酷仙境   怀揣着对现实与未来的憧憬,我指派了一名经理作为商务代表,带一个队伍,到纽约负责万通与世贸的合作事宜。万通人在纽约与有关方面,就一期工程中合作展开了紧锣密鼓的谈判。   我们先进行的是商务条款的谈判,商务条款的谈判大约从2005年5月开始,到2006年1月结束,谈判过程非常复杂。   随后,双方又开始了法律合同的谈判,这个谈判过程也并不轻松。五个月后的2006年6月30日,所有合同谈判结束。在此期间,双方为了进行法律合同谈判,共出动了近10名律师,是一场国际顶尖的房地产项目合作。   一切都预示着双方的谈判在向着双赢的方向无限趋近尾声,但无限趋近的意味就是,没有交集。突生变故于2006年1月开始,世贸中心的市场预期租价开始上升,到6月底租价大概上升了23%。这证明了我们的决策是正确的,但也增加了谈判中美国商人提高租价的砝码。   果不其然,美方开始提出另一个要求:该中心处于安全考虑,应该限制进入的人数,这使得万通欲借“旅游三产”赚外快的设想遭遇打击,可能每年损失500万美元的收入。   虽然关于细节的要求和限制越来越多,但所有的合同还是在2006年6月30日全部完成了,庞大繁琐的合同正式文本约200页,合同附件达到了1200页。   但接下来的变故是我没有想到的。美方提出了两个关键要求:一是万通地产要在10天内开具出4500万美元的信用证,第二是港务局将对合同进行审批,这个时间需要60到90天。   信用证需要在中国的银行开具,再由汇丰银行作为转让行,最终送达业主手中。美方提出的条件十分苛刻,我

文档评论(0)

nxuy1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