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
张 华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信阳, 464000)
摘 要:本文叙述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对这些理论对文学创作起源、意识流创作流派及精神分析派文学评论的阐述及影响做出了论述和分析。
主题词:弗洛伊德主义,文艺创作起源,意识流文学创作,精神分析派文艺批评
Freudianism and Literature
Wan Lei
(Xin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 Xinyang, Henan, 464000)
Abstract: This thesis states the basic points of Freudianism and impacts on the origin of literary creation, on the stream-of-consciousness genre and on the psychoanalytical literary criticism.
Key Words: Freudian theoretical viewpoints, literary creation, stream-of-consciousness, psychoanalytical criticism
弗洛伊德理论的主要内容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病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说德创始人。弗氏出生于摩拉维亚的弗莱堡一个犹太家庭,二十五岁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从事心理学研究之前,他的工作主要是对精神病患者的调查。随着他心理分析工作的进展,弗氏对催眠术在治疗歇斯底里症的作用产生了兴趣。1902年到1938年,他在维也纳大学担任神经病理学教授。
二十世纪30年代, 纳粹在德国掌权,严重威胁了弗氏的生活和事业。他于 1938年去伦敦,但一年后便患癌症去世。① 弗氏发表的专著和论文很多,粗略地划分,弗氏的理论包括下列内容:
人的三重性。人格结构为三种层次:本我、自我、超我。“本我”(id,来自拉丁语),指动物的冲动,生物性的天性、需求,是作为个体基因遗传一部分的、肉体决定的冲动。“超我”是约束“本我”冲动的社会规范和道德限制,是社会伦理和道德标准组成的,可通俗的指我们平时所说的“良心”。“自我”是整合了“本我”和“超我”冲突要求的那部分。“自我”是真实的,它必须是改变了“本我”快乐欲望,也必须受到“超我”的道德检验,是最好的本我和超我冲突之间的实际和解人。
“俄底浦斯情结”。此情结来源于天性、满足的机会、对父亲的恐惧之间的逻辑。当一个小男孩开始成熟并体验了性的欲望时,他自然转向他最近的、最可能成为他满足之源的人,这个人通常是他的母亲。同样的,当小女孩成熟时,会发现父亲是个有吸引力的人。这些本我的意识受到超我的压制时,就形成对抗、焦虑和紧张。为舒缓这种紧张,人格会升华,即把性欲冲动引向某种高尚的活动或创造,其中包括文学艺术的创造,以想象的满足代替实际的满足。
梦和无意识。弗洛伊德认为,对梦和无意识进行精神领域的分析,仍然是本我意愿的满足和达成。人在现实中不能满足的欲望改头换面,在梦中以象征形式得以表现,梦中的许多形象都是性象征,含有隐秘的意义。无意识是精神分析的核心部分,与梦相比,梦是睡眠时的意识流,无意识是醒来的意识流。人的强迫症、遗失口误、语无伦次、呓语,都与梦一样,可分析出真实的动机和症结。
弗洛伊德理论与文学艺术的起源
虽然弗洛伊德的理论是属心理学和病理学研究范畴的,但它却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弗氏的理论介入了文学艺术的起源这个由来已久的、复杂的论题的讨论。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文学艺术的作品,是作家、艺术家无意识欲望的升华。无意识当中遵守“快乐原则”的“原我”总是以意识中恪守的“现实原则”的高尚面目出现的。
弗氏的著作中有一些专门涉及论文学艺术的,如《米开朗基罗的摩西》、《诗人与白日梦的关系》、《列奥朗多·达·芬奇:孩提时代回忆的性特征研究》、《陀斯托耶夫斯基与弑父》等。弗氏将作家、艺术家及其艺术创作置于精神分析的视野下,以他们童年的经验、俄底浦斯情结和各种无意识动机来理解创作过程,将传统的一维心理层面创构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的立体结构。在这个结构中,由性压抑而蓄集的无意识异常重要,虽看似无边无际,但主宰创作的心理过程。欲望的压抑,使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得到感情的宣泄。“美”的概念的根,实际上根植于原我的“利比多”,即性冲动之中,从性欲中获得美的享受。因此,性的冲动是人类心智最高的文学艺术和社会成就的根本动力。
弗氏还将文艺创作与白日梦做了比较,认为创造性作家无疑于一个做白日梦者。白日梦的本质仍是梦,是清醒时刻的幻想,仍来源于潜意识。艺术创造中的心理机制与潜意识象征表现的白日梦的心理机制完全一样,但作家创作的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