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忆先师吴文藻与师母谢冰心.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忆先师吴文藻与师母谢冰心 刘绪贻 吴文藻先生是1923年怀着“教育救国”的志愿,由清华留美预备学校送往美国留学的。1928年,他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和“最近十年最优秀外国留学生奖”。1929年年初回国,受到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两个大学聘请。因其未婚妻谢冰心在燕京任教,他就进入了燕京大学的社会学系。原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所有教材全是外国的,教师是外国人或回国留学生,一般都用英语讲授。学生学了以后,无助于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吴先生对此情况很不满意,除用汉语讲课,并为自己讲授的三门课程(西洋社会思想史、家族社会学和人类学)编写汉语教材外,还提出“社会学中国化”的鲜明口号,力求将社会学植根于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上,使社会学这一学科能有益于中国的国计民生。那么,怎样才能使社会学中国化呢?当时的一般办法是:或者利用书本上既有的中国史料去填写西方理论,或者是借用西方问卷去收集中国社会资料。吴先生认为,这两种方法均不能反映中国社会的实际。1932年9月~12月,燕京大学邀请美国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罗伯特·帕克来讲学,他带来了“研究者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进行实地调查”的方法。吴先生对这种方法极感兴趣,认为这可能就是使社会学中国化的最有效的方法,并且了解到,美国社会学界已用这种“田野调查”方法创建了芝加哥学派,而这种方法是从社会人类学学来的。于是,吴先生决定钻进去社会人类学这一学科中去,认为这一学科中最先进、最有力的是功能学派,并大力宣扬这一学派及其社区研究法。自此以后,他就从以下三个方面致力于社会学中国化的事业:一是在北平市郊区建立清河调查实验区,并派学生参加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运动、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以及其他各种田野作业。二是弘扬功能学派理论。1935年,他在天津《益世报》副刊《社会研究》上发表了《现代社区实地研究的意义和功用》、《中国社区研究的西洋影响与国内近状》和《功能派社会人类学的由来与现状》三篇论文。三是培养人才,有计划、有步骤地派出林耀华、李安宅、费孝通、翟同祖等优秀学生到国外有关大学、导师那里学习。1936年,吴先生休假期间到国外学习、访友、调查研究,1937年“七七事变”前一周回到燕京。经燕京校长司徒雷登苦苦挽留,他们夫妇在燕京又待了一年。1938年秋,他实在不愿留在已沦陷的北平,乃前往昆明,在事前联系好的云南大学利用英国退还庚款开设“社会人类学讲座”,由他主讲。接着又在云南大学创建社会学系,并任云南大学教授兼社会学系系主任,还受司徒雷登委托,建立燕大云大合作的“实地调查工作站”。在此期间,他在西南联大社会学系兼课。因此,我就有幸选读了他讲授的文化人类学,并认识了心仪已久的他的夫人、著名女作家谢冰心。他当时很忙,讲课时间好像不是很多,主要是指定6本当时比较权威的文化人类学著作让我们自己阅读,读后写出读书报告。我不记得我的具体成绩,但我的印象是:即使不是全班之冠,至少也是很优秀的。 吴先生家原住昆明。1938年9月28日,日机轰炸昆明后不久,迁到了呈贡县城内一座小山——三台山上那座被冰心先生称为默庐的小别墅里。大约是1939年夏、秋间,我因收集毕业论文资料,曾经住在呈贡县城旧书院中,离吴家很近,往往在周末到他家拜访,费孝通先生一般也在那里。我们或玩桥牌,或一边喝咖啡、饮清茶,一边谈天说地,无拘无束,很是愉快。我因青少年时读过冰心先生优美的诗歌、散文,阅览过一些有关她的文字,听到过一些关于她的传说,常想象其为人。可能是第一次到她家,在她书房的窗台上看到一个小花瓶,既不名贵,也不华丽,不过是竹木为料的手工作品,但小巧玲珑,很是雅致。瓶之一侧,有一行清秀的小字: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冰心先生此时年约三十八九,体态清癯,淡妆素裹,清标照人,活脱一幅文学书籍插图中李清照画像。面对这新木焕香别墅,这绮窗,这雅致花瓶,这“西风人瘦”题词,联想到易安居士词与文中跃动着的高雅生活情趣,使我铭刻在心,至今如在眼前。冰心先生的这种高雅生活情趣也温暖着他人。当时陈达教授主持的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设在呈贡县文庙里,工作、生活条件都很差。1940年春节时,冰心先生赠给研究所的全体人员每人一副春联。有位从美国回来不久的年轻教授尚未婚娶,爱上了原南开大学外文系一位姓赵的女同学,碍于师生关系,未敢坦率表态。冰心先生赠他的春联是:一间东倒西歪屋,住个千锤百炼人。横额是:怀璧居。这里用“怀璧归赵”的典故多么贴切,多么有趣!国情普查研究所同仁士气高昂固然主要是由于他们为学不忘救国,但与冰心先生的鼓舞也是分不开的。 吴、谢两教授的婚恋生活,既有些传奇,也有些妙趣,很值得雅玩。1923年8月17日,他们两人碰巧同乘美国邮轮“杰克逊号”赴美留学。冰心贝满女中同学吴搂梅事前已自费赴美,这时来信让她在船上找自己的弟弟、也是清华学校的留美学生吴卓。上船第二天,冰心请燕京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