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悲剧英雄——项羽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伟大历史巨著《史记》堪称我国传记文学之典范它集历史、文学一体,既是文学的历史,又是历史的文学而其中最具文学价值的就是人物传记。《史记》作为我国写人艺术的开创者向人们展示了一道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画廊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最撼人心魄的是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项羽便是司马迁着力最多的一位英雄人物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集中全力塑造了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其实本纪是《史记》中记载帝王的项羽并未称帝司马迁却用《本纪》来记述项羽这一段人生轨迹并且篇目顺序还放在《高祖本纪》之上从中足可看出司马迁对于项羽这位悲剧英雄人物深厚的情感也不是个听话守规矩的乖孩子。有一次秦始皇游会稽山时,项梁带了项羽去看热闹。谁知项羽一看,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吓得项梁连忙捂住他的嘴巴。刘邦因为替政府办差,去过咸阳,看到秦始皇的排场,也曾喟然太息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不过,如果我们把个人的话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还是能品出不同的味道来。项羽的话充满英雄气概,说得干脆利落:彼可取而代也!那口气,就像囊中取物一样。在项羽眼里,那位统一了全中国的始皇帝也没什么了不起,甚至只配称作彼,而且随随便便就可取而代之。这是自信,也是自大。自信使他成功,自大使他失败。不难看出,项羽说这话时,是不动脑筋的,也是不计后果的。他想到的只是要去取代和可以取代这正是项羽的可爱处,也正是他的可悲处。相反刘邦的话就没有那么气派了,有的只是一个流氓无赖对大富大贵的垂涎三尺。大丈夫当如此也!换句话说就是有能耐的人要过就过这样的日子这当然一点也不英雄,然而却也实在。正是因为这份实在,刘邦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步一个脚印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从审美的角度讲,我们当然更欣赏项羽,但从现实的角度讲,我们又不能不承认刘邦是成功者。作为一代英雄,项羽骁勇善战,令人敬畏《史记》说他长八尺余,力能扛鼎,可以想象其英武魁伟、孔武有力项羽虽然身为主帅,却喜欢冲锋陷阵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自然所向披靡自称起兵八年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匹夫之勇是一人之勇,将帅之勇是万人之勇。战场上是不能没有勇敢的,所谓两军相敌勇者胜。但是,这里说的勇,是全军之勇,而不是个人之勇。当然,在某些时候,将领的身先士卒,确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然而,项羽的冲锋陷阵,却并不完全是为了鼓舞士气,有时也是为了自己逞能过瘾。结果,由于他过于个人英雄主义,反倒让其他将领和士兵觉得自己可有可无,哪里还会有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司马迁批评他奋其私智欲以力征,两条都说到了点子上。除此之外项羽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即缺少机智,不善权谋甚至疑心太重有些刚愎自用。项羽喜欢用堂堂军队与敌作战,却不善于用谋,至于如何巩固战争成果,如何笼络将士,收买人心,很少去做。纵观项羽一生,他身边的谋士很少真正称得上谋士的只有范增。项羽本有大好机会消灭刘邦范增劝他急攻荥阳,项羽未置可否,陈平略施小计,就离间了二人之间的关系。项羽由此开始疏远怀疑范增,拒绝采纳其正确意见,范增愤而离去,结果客死途中。项羽因此失去了消灭刘邦的天赐良机,也失去了这位忠诚谋士。项羽性格刚直不阿,特别讨厌为人不真诚,他的善恶感强,完全凭感情决定一切。作为战神项羽打仗可以说是无往不胜,但作为统帅却缺少政治家的精明谋划,不懂知人善用很多杰出的将领都是在项羽阵营中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大展拳脚的机会后转投刘邦韩信就是其中之一正是项羽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之一。项羽是妇人之仁本来可以轻而易举剔除心腹之患的鸿门宴,却因为叔父一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而停止进攻,并且相信了刘邦的辩白,把敌意一下子化解了,对范增的几次示意毫无反应。在他看来,刘邦是来谢罪的,又无抵抗力,胜之不武,何况还有之前的兄弟之约战友之情。一念之仁,顾念义气,动了恻隐之心,放虎归山,失去擒获刘邦的机会,导致了最终失败的结局。其实范增早已看透:君王有不忍之心。所谓不忍之心,也就是妇人之仁。 实际上,项羽表面上看很强硬,其实内心很脆弱。项羽是一个很爱面子的人爱面子的人内心都很脆弱。因为他受不了半点伤害,这才要拼命护住自己的面子。项羽的自刎乌江,很大程度上是出于面子的考虑: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于是便留下了一句关于面子的名言:无颜见江东父老。为什么无颜相见呢?除心中有愧外,还因为受不了那份怜悯。对于项羽这样一个一生要强的人来说,怜悯即是伤害。因此在明知寡不敌众无济于事的情况下他失败了,但他并不服气更不服输,反复强调天亡我。正因为是天亡我执意不肯过江东重振旗鼓,不肯舍弃那些跟随自己出征却战死疆场的战士苟且偷生,而把头颅送给了追杀他的故人吕马童。这种盖世英雄的气概,正是项羽震撼人心的悲剧精神。参考文献1 高文胜勿以成败论英雄——《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形象分析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