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的母亲——汪丽娟.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的母亲——汪丽娟(汪时鲜) 我的母亲不但给予我生命,还是我的启 蒙老师。她教我如何生活,教我如何做人。母亲一生艰苦奋斗为我树立了榜样。她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母亲是余川村颇有名气的徽商汪集亮的女儿,出生于1914年。外公给她取了一个动听的名字:汪时鲜。嫁到婆家后,这名字与上辈犯谐音的忌讳,又被改叫汪丽娟。 从我童年能记事开始,心目中她就是一个善良、贤惠、勤劳、生活上非常朴素、节俭的人,从没见过她戴首饰,靓妆打扮。她为人处事非常谦和,也无大小姐做派,处处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追溯到一百年前,在那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外公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男孩倍加珍爱,对女孩却不看重,生了女孩就送穷苦人家做童养媳。外公娶过两个妻子。第一个妻子生育了四儿两女,三十四岁就去世了。我外婆是填房,十六岁嫁给外公,年纪比外公小二十岁。外公非常喜爱美丽的少妻。外婆三年两头生孩子,生了四个儿子,七个女儿。把六个女儿都送给穷人家作了童养媳,自己亲养的只有我母亲一个。于是,外婆特别疼爱我母亲。母亲出嫁的婚礼举办得隆重热闹。婆家迎娶,张灯结彩,吹拉弹唱,喜庆三天,风光一时。 母亲身材匀称,皮肤白皙,同字脸型,轻眉大眼,目光和善有神,见人面带微笑,和蔼可亲。“五四”运动后,母亲是最早剪短发、放大脚的新女性。 母亲小时候家庭富裕,身边有丫环侍候。她手不沾泥,肩不挑担,也用不着学做家务事,只学做些针线活或认认字。母亲二十岁嫁到宅坦胡家时,公公已去世,很受婆婆宠爱,也不强求她干活。但她当了媳妇后却自觉参加劳动。我的奶奶及伯母都是“三寸金莲”,不宜肩挑负重。母亲是放大了的脚,便帮着种菜、挑粪,挑担晒谷。那时,父亲在外读书,伯父在外经商,家中的事都由妇女们来承担。一年有两季最忙碌,最辛苦。一是春季养蚕、缫丝,要养四、五张蚕种,需夜以继日地忙碌一个多月;二是秋季晒稻谷。我家有四十多亩良田,全部出租,佃户交租来的稻谷都是潮的,要晒干扬净再上粮仓。母亲把稻谷一担担挑上晒谷场,晒干后,又一担担把干稻谷挑回家上仓。从我识事时起,这些重活没有看到雇人帮工。收油菜籽和麦子的季节,晒干扬净这些重活也是自家干。这些繁重的活对一个大小姐来说,是一种磨砺。但她从来不叫苦。母亲是一个外柔内刚的女人。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家从抗日战争暴发后,家境每况日下。外公家的所有商铺全被日寇炸毁,生意无法经营,仅靠积蓄和田地收入。而母亲婆家也同样遭此劫难。我奶奶受打击太大,忧郁成病,不久去世。大家庭已无力支撑,便与伯父家分家分炊。此后,因父亲在外,只有母亲和我,生活渐渐进入困境。母亲不是消沉,束手无策,而是带着我更坚强地支撑这个家。家庭琐事,人来客往,支持待客,驮门抵户,她一人承担。 家庭景况虽差,但她仍非常同情受苦人。例如,那时佃农交租,一向有惯例规定,稻田收割时要请业主监割,与佃户现场对半分成。母亲从不自去,佃农交来多少算多少,也从不计较产量。有一次佃户一定要我家去人,母亲推不掉,只好叫我去做“监割先生”。我还是个娃,去到田里,只会跑来赶去捉蚱蜢。到了晚上,母亲开心地问我:“今天共割了几担稻谷?我家分的是板屋前的谷子,还是板屋后的谷子?”对此,我是一问三不知;只汇报了当“监割先生”,在他家吃了些什么。母亲听了哈哈一笑。 我小时候体质弱,经常生病。母亲把我养大很辛苦,从来不诉苦。唯有一次重病,她经常对我谈起。母亲说:“你四岁那年,正月间,传染上麻疹,抵抗力低下,又感染红白痢并发症,泻了一个多星期还止不住,甚至坐到尿盆上都站不起来,真是小命垂危。那时,医疗条件落后,更没有特效药。在一筹莫展之下,只好把你‘死马当活马医’,到名叫‘三太子’的鸦片老烟枪那里,花钱买了半粒米大小的‘乌烟’给你喂下,真有奇效,红白痢就减轻了。再喂了两次,便转危为安,挽救了你这条小命。”那次,母亲一连十几个昼夜都没有睡过觉,合过眼,全神守护着我,好不容易熬了过来。母亲把我视如生命,不辞劳苦地呵护我一天天长大,真是恩重如山。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胜利了;但时局仍很混乱,强盗土匪到处可遇。农历9月初,我家被土匪破门抢劫。那晚,强盗手持大力,我们惊恐万状。伯父被强盗捆绑当人质,母亲不顾个人安危,挺着临产的大肚子替伯父松绑,让伯父逃出虎口,保住一家大小的性命。被强盗抢劫以后,母亲心有余悸,受刺激太深,加上生下我弟弟,增加精神负担。产后,母亲神经失常,不会喂养婴儿。外婆怜爱女儿,把她连同我和襁褓中的弟弟接到她身边。母亲在外婆家,安心休养了半年,精神康复后才回宅坦村。 1946年夏,我父亲要母亲带我们去南京避难。母亲便带着我和弟弟到南京浦镇安家居住。 在南京居住那个时期,父亲的收入并不高。要养活几口,全靠母亲精打细算,节衣缩食过日子。她买米只买廉价米。所谓廉价米,是米里混有稗子和沙子,因此售价低。母亲每天把

文档评论(0)

qtrt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