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学百花园中的奇葩-对联.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百花园中的奇葩----对联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交流,指导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 3、激发学生阅读对联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件播放音乐古筝《渔舟唱晚》) 中国古代文化不但有灿烂辉煌的往昔, 有对自然真切的关照, 还有对人生处境的深刻体会, 更有旖旎缠绵的情景。中国文化从始之及就含而不露的衔着一层淡淡的轻纱,因而成就了其渊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对联。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看对联的概念。 对联,亦称“楹联”、“对子”、“门联”,它融诗歌艺术与书法艺术于一体,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且用字简练,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言简意赅,深得广大民众的喜爱 。 生自由读,齐读。 对联又是如何起源发展的呢? 二、对联的起源、发展和载体 (一)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1、形成对联的文字条件 教师: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任何事物都不是突然出现的。商周两汉以来诗人的对偶句,魏晋南北朝以来辞赋的骈俪句,为后代对联的形成,在文字上做了原始的积累。据考证,中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 2、一般认为,保留下来的最早的对联是后蜀主孟昶(chang)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课件出示)。 3、对联的发展则在宋代,而普及和兴盛却在明、清两代。那时候对联不仅仅是文人骚客的专利,在普通老百姓里也很流行。 (二)对联的载体 1、先秦时,就有人用桃木人或门上画神像祛灾除祸。古人认为鬼魅畏惧桃木和桃木制品,是因为“桃是五木之精”。到了南北朝、隋唐,突出了桃符板的作用。桃符板,简称桃符,一般一二寸宽,五六寸长。作为民俗文化,在岁末、元旦,把桃符挂在门上,渐成习俗。直到宋代桃符板仍是对联的载体。 2、课件出示:《元日》? 王安石? 宋代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随着对联内容的丰富,人们审美要求的提高,桃符板逐渐做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竹板、纸张等载体。 三、对联的分类和特点 1、对联的分类(课件出示) (1)按内容可以分成叙事联、抒情联、晓理联、评论联等;如晓理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按文字长短可分为长联、短联;短可一两字,长可千余字。 (3)按写作方式可分为自拟联、集句联等; (4)按应用范围可分为春联、门联、堂联、喜联、寿联、挽联、交际联、名胜古迹联等。 课件出示:春联图片、堂联图片、交际联图片、门联图片等。 课件出示:林则徐自撰堂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交际联 胸无点墨何称富, 案有诗书不算贫。 2、对联的特点 (1)上联与下联内容相关; ?? ①正对,指上联与下联在意思上并列,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主题,互相补充。 ?? 课件出示:松竹梅岁寒三友, ??????????? 桃李杏春风一家。 ②反对,指上联与下联在内容上一正一反,相互映衬。课件出示:《岳坟前铁槛对联》(清·松江女史) ???????????? 青山有幸埋忠骨; ???????????? 白铁无辜铸佞臣。 ③串对,指上联与下联之间有一种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 课件出示:《武汉黄鹤楼太白亭联》 ?????????? 此地饶千秋风月; ?????????? 偶来作半日神仙。 (2)上联与下联字数相等; (3)上联与下联平仄相谐。 对联的平仄和古诗的平仄规律是一致的,今天我们就不再深入探讨。 (4)上联与下联语法结构相应一致; ?? 师:咱们今天一起做一个文字游戏!课件出示:东对(西);来对(去);天对(地);明对(暗);云对(雨);雪对(风);细雨对(和风)桃红对(柳绿)蓝天对(白云)地北对(天南)蚕吐丝对(蜂酿蜜) 四、对联欣赏,阅读指导 1、师:我们一起探究了对联起源、发展、分类和特点,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妙趣横生的对联吧! (1)师:同学们,对联与生活息息相关,凡身边事、眼前景等皆可入对联。读一读,感受体会一下吧。课件出示: 数字对联: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信娇;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向,二乔大乔一人占。(三国故事) 一条大路通过南北,两边小店卖东西。 六尺讲台伴冬夏,三寸粉笔写春秋。 三代夏商周,四诗风雅颂。 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谐音对联: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须梅(媒)。 佛教对联:琵琶琴瑟,八大王一般头面;魑魅魍魉,四小鬼各样心肠。 ?????????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笑

文档评论(0)

ywqa2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