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上海近代文化的演变.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上海近代文化的演变 摘要:上海从一个小县城一跃而成为名震世界的国际大都市,除了其自身所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之外,1843年的开埠及其后大量西方人员、资金和文化的涌入以及上海本身对其成功的兼容并蓄才是最根本的因素。上海在上述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派文化”,并通过这种文化的辐射一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关键词:上海历史、开埠、租界、移民城市、海派文化 前 言 打开中国的地图,一万四千多公里的海岸线犹如一张面向太平洋引而不发的劲弓,在弓的中央镶嵌着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它就是曾被誉为远东第一大都市的上海。上海在近代的短短几十年里从一个小县城一跃而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与文化中心、远东的金融之都和国际大都会,堪称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奇迹。它的发展不仅在中国沿海的各通商口岸中独领风骚,而且使得中国许多久负盛名的历史古城也相形失色。 当人们津津乐道于近代上海的工业、上海的金融等等经济方面令人瞠目的发展和飞跃的时候,我们同样无法忽视近代上海在文化上的演变。从广义而言,人的一切行为皆属文化的范畴,而要想对上海这样一座特殊城市有更深的了解,要想对生活于其间的上海人有更准确的把握,就必须剖析上海在近代文化的演变——事实上,上海在近代能够取得如此飞跃其实也是和它的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的,这也正是本文所要浅析的内容。 开埠前后的上海 自从公元1291年建立上海县起,上海的经济发展就得益于它优越的地理条件。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地处长江下游广袤的水乡平原之中,是被誉为“锦绣江南”的东端部分。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江河湖海纵横贯穿。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无严冬,夏无酷暑。这种自然条件无论对农田植被或是家禽渔业都是十分有利的。此外,上海又位于中国东部滨海地区的中段,它临大海、枕长江、通太湖,位置南北适中,航运四通八达,各路商业船队既可南北通行,又可东西进出。 优越的地理环境,使之舳舻衔接不绝,帆墙栉比林立;市面繁盛、生意兴旺,为商业中心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开放海禁,又使得海上贸易大为活跃。随着地区商业经济进一步的发展,上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棉纺中心;与此同时,上海的航运业也是发展迅速,而以商业为主要业务对象的钱庄,也在乾隆年间应运而生......至清嘉庆年间,上海已经以“江海通津,东南都会”而闻名。 然而,即便如此,与当时国内久负盛名的一些繁华大都市(例如扬州、杭州)相比,上海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繁荣程度上仍然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尤其是在人文方面,上海依然只能算是一座小县城而已。事实上,上海之所以最后能够成为名动世界的国际大都市,还是从上海开埠开始的。 1840年6月,英帝国在通商的旗号下对华发动了“鸦片战争”,自道光年间重拾闭关锁国之策的清政府愚庸懦弱,无力阻挡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不得不接受屈辱的战败。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除割让香港之外,清政府还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而上海就是其中之一。 上海的开埠无疑是丧权辱国的象征,但对于上海自身的发展而言,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由于上海地处长江出海口,是天然良港,对内、对外交通便利,又距丝、茶产地很近,因此上海在开埠之后,很快就吸引了西方列强的注目,成为外国资本对华经济侵略的中心。自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起,上海的出口贸易额已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取代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中心。在开埠通商后的近二十年中,上海的进出口贸易增长迅猛:1844年上海的进出口总额为4754149元,到1851年已上升,净增209%;至1860年,上海的进出口总额已,几乎为起初的二十倍。 商业贸易呼唤着社会流通,而社会流通就意味着社会开放和文化交流。上海以全面的社会开放来促进商业流动的发展,不仅打破了上海原有的社会模式,也改变了传统的文化模式。在那个时代,上海文化经受了历史的裂变,也成为今后新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契机。 租界和移民的都市 作为上海开埠的“副产品”之一,上海的“租界”也应运而生。1845年,英国领事巴富尔胁迫当时的上海道台宫慕久订立了《上海租地章程》,在上海首先设立了租界。其后美、法等国纷至沓来,先后在上海设立了各自的租界。与“租界”名义上不同的是,列强通过在租界建立统治机构,实质上完全享有当地的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使得所谓的“租界”成为“国中之国”。 虽然租界由此成为国家主权的耻辱标志,却也为上海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不仅如此,由于列强在租界内几乎享有全权,因此他们也在租界内进行市政建设、兴办事业,不仅来了形形色色的文化和观念,同时也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的涌入。 上海开埠后,大批中外移民迁入,尤其租界人口暴增。自1852年到1890年,上海人口从54.5万上升到82.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wqa2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