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清明节的风俗民情调查 (2).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首先来介绍一下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原因,所以会相差两天。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图农历是反映物候变化、指导农时的阴阳历,它还结合了阴历,即以月相29.5天为周期(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间隔)。因为阴历纪月推算节气所在具体时间需要准确的天文知识和数学知识,所以,以前的历书所载各个节气发生的时间是要由国家颁布的(如立春精确到年月日时分秒),而且,不同的时代推算的规则有所不同,《清史稿·时宪志》就用很长的篇幅和很多图形公式来说明当时的推算方法。一般所讲农历中节气的设置规律往往只是确定月首为节气,月中为中气,两个节气间隔是15天是唯一可以供人推算的依据,节气歌也是一般人掌握节气规律的必学知识。稍微复杂一点的推算是习惯上以上一年的冬至(一年中太阳最低的时候)过了105天就是寒食,106天就是清明;按阳历计算就简单多了、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当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异)。从天文角度说,4月5日或6日视太阳(视太阳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到达黄经15度的时候。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上海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后祭扫出行人次近千万。由于改革开放推动公墓化的兴盛,而相关选址以外省的苏州、嘉兴等地为主。因此前往上述区域的人次达到一百余万之多,从而在清明前后数天往往会造成出省交通的拥挤。2CY系列不锈钢齿轮泵? ?此外,青团是江南地区的清明时令点心。其主体由糯米粉制成,经青艾(草头汁)调和而呈绿色糕团,一般为豆沙馅或芝麻馅。食用时保留了寒食的习惯。对上海人而言,青团是清明祭祖时必不可少的供品。 乾隆年间安徽翕县人吴澄寓居崇明三十多年,在他写下的描述崇明风土人情的《瀛洲竹枝词一百首》中,就有着详细的记录。如在《清明习俗》中,他写道:“禁烟时节麦苗长,遍贴清明嫁九娘。哺得燕雏嫌察污,好将芦辫护高梁。”诗中的“九娘”是指灯蛾。据说寒食时贴了“清明嫁九娘,一去不还乡”的纸条后,夏天家中就不会有飞蛾扑火。“察污”:鸟拉下的粪。“芦辫”:芦苇杆编扎的长条。诗的大意是“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禁烟的时候麦苗在不停地长,家中到处贴遍纸条‘清明嫁九娘’。讨厌燕子已哺得的小燕乱拉尿屎,可以拿芦杆编成芦辫来保护房梁。”原来崇明人在那时有贴九娘的风俗。 在《祭祖》一诗中,吴澄这样说:“挈盒携樽郊外行,新蓬圆子祭先莹。原头累累瓶装骨,冢上添泥贴太平。”“樽”是盛酒的器具。“新蓬圆子”是用新生的蓬蒿榨汁后做的圆子,现在称为青团。“瓶装骨”则是把死者遗骨装入小瓫之中,崇明俗称骨殖瓫。翻译成现代文为“带着食盒拿着酒具去郊外一行,用只只青团来祭祀先祖坟茔。田头可见一只只的骨植瓫,坟头培土后再贴上二字‘太平’”。到先祖坟墓上去扫墓时,不但要清除杂草、培土,还要贴上“太平”两字,以祈求祖先在阴间平平安安。 那时富家的妇女都深居简出,清明时节踏青便是最好的出门机会。但是,踏青也并不是单单为了赏景,还要上庙里参加佛事活动。在《进香》中,吴澄写道“元宝香篮轿子扛,后头跟个俏婆娘。吃斋信女皈依佛,春日挨烧十庙香。”“皈依”这里是指虔诚地信奉佛教或参加佛教活动。“十庙香”为到十座庙宇里去烧香。用现代文来讲是“坐着轿子带着元宝香篮去进香,一旁还跟着自家的帮佣女娘。吃素的女主人信奉佛祖菩萨,春日里要挨着十座庙宇烧香。” 放风筝 也是清明节时崇明人喜爱的活动。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红红的小灯笼,十分诱人。还有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剪断牵线,任凭它们在天际遨游,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吴澄在竹枝词中写道:“日暖晴空响鹤琴,磨刀审纸做风筝。 今年扎个双蝴蝶,赛落他家九串铃。”这里的鹤琴,包括双蝴蝶、九串铃,都是风筝的名称。审纸是崇明方言,指用刀裁纸。将竹枝词翻译成现代文就是“蓝天白云下响起了纸鹞的鸣声,有人正忙着裁剪纸张糊扎风筝。下足功夫扎上个大大的蝴蝶鹞,定要比过那别家长长的九串铃。

文档评论(0)

ywqa2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