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广东中考与佛山中考语文试卷比对汇编
* 2015广东中考与佛山中考语文试卷对比 萧小莹 2015广东中考语文试卷分值一览图: 2015佛山中考语文试卷分值一览图: 广东中考与佛山中考语文试卷的区别: 基础知识部分: 由过去的5道选择题形式变成2道非选择题、3道选择题。 拼音选择题变成依照拼音写出汉字,考查两个词语和两个成语。 词语运用由选词填空变成对词语正确运用的辨析,考查两个词语和两个词语。难度增加,跟高考考查一样。 修改病句由原来只考查判断哪句是病句变成判断哪个病句修改正确。难度有所加大。 总结:古诗文默写放在基础知识部分考查,虽然同样10分,但佛山卷只考查5句古诗文默写,广东卷考查10句,其中会考查整首古诗或者古诗中四小句。考查的量大大增加,无疑增加了考查的难度。 文言文部分 佛山中考文言文: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各一篇,共13分。只有5道选择题,分别考查实词、虚词解释各1题,句子翻译2题,文章内容分析1题。 广东中考文言文: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各一篇,共19分。 课内文言文考查3题:实词解释填空3小题,翻译2小题,文章内容分析选择题1题,共10分。 课外文言文考查3题:对加点词语分析选择题1小题,断句1小题,文章内容分析主观题1题,共9分。 总结:广东中考在文言文考查方面难度和数量都增加了,摒弃了过去佛山选择题的形式,无形中是大大增加了难度。 现代文阅读部分: 佛山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范围: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共30分。 广东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范围: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小说为主,分四类考查:情节梳理、表达技巧、语言赏析、内容主旨等。 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议论文和说明文。 总结:佛山中考一直没有考过小说阅读,广东中考议论文考查中会有2题选择题和1题主观题,类似高考的考查形式,佛山中考现代文阅读一直没有出现选择题形式。 作文部分: 广东省中考的作文比较可爱,一般不设审题障碍,一般要求学生写记叙文,而且是写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从细微处入手,在大处提升是基本上的要求。 2015年作文:特别,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生活中,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问候;或者一次旅行,一场球赛,一段情谊;甚至一缕阳光,一抹色彩……都令人回味、感怀。 请以“特别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佛山中考的作文一般以命题作文为主,今年则少见的考查了半命题作文: 请以“我真幸运,能成为你(您)的 ”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附加题部分: 佛山中考的附加题为10分,考查古诗鉴赏6分和语言运用4分。 广东中考的附加题为10分,考查名著阅读10分。 在名著阅读的考查中,佛山中考放在第二部分的古诗文与名著阅读积累中考查,以填空和简答的形式出现,近两年摒弃了名著文段阅读的考查。只占5分。 2015年佛山真题: 12.名著积累 (第1小题2分,第2小题3分,共5分) (1)初中语文课文中,选自《朝花夕拾》的文章有《藤野先生》、《五猖会》,《 》 , 《 》 。 (2)简要说说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广东中考的名著阅读以文段阅读的形式考查: 总结: 广东中考的名著考查比佛山难度大很多,佛山的名著考查只局限在每册书后面的名著导读,完全可以按照这些名著范围进行有目的的复习。而且考查的难度不大,只采取填空和简答题的形式考查。 广东中考的名著放在附加题10分中去,以阅读文段的形式考查,难度比较大,最难的是不单单考查课本所要求看的名著范围,一些经典的名著都有可能成为考查的对象。 未来的复习方向: 要重视基础知识和课文的复习,要把基础打扎实。 要切实掌握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的知识点以及阅读技巧。 重视学生能力的考查,重视课内向课外的迁移,重视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 名著阅读的复习要全面,不能想当然,重点的名著阅读都要复习到位。 文言文的复习,为了做到不丢分,一定要学生熟悉圈定的考试文段,吃透知识点和考点。特别要注意训练学生对文言文字词句的理解。 作文的辅导方面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优美的词句,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是,学会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 结语: 读书如登山,负重而行;教书如探山,知难而行。每一年的中考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和难题,对于语文学科的探索和备考,我们永远没有登临绝顶的一天,我们永远在路上!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