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神农氏和茶叶起源的再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农氏和茶叶起源的再思考 游修龄 (浙江大学杭州 310029) 摘 要 茶学界提及茶叶的起源时,多引神农氏尝百草,发现茶叶有解毒的作用这些传说记载,把年代定在距今约五千年前。本文从考古、历史、农业起源、民俗、神话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对神农氏的传说提出再思考。对古籍中有关神农的文献加以排比,指出神农的事迹是时间越晚越增加,而早期的记载则较可信。又对茶叶的历史文献何以较谷物类文献为少的原因作出解释,揭示神农和茶叶关系的来龙去脉,提供讨论。 关键词 茶叶;神农;母系社会;父系社会 中图分类号:K22;S571.1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0577—8921(2004)02—110—04 茶学界在提及茶叶起源时,通常都引陆羽《茶经·六之饮》:“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再根据传说神农氏的年代可追溯到距今约五千年,于是茶文化已有五千年历史的说法就这样成为定论而反复传播。说:“茶叶作为饮料,始于公元前2737年的神农时代”。如果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样说是可以理解的,但经过百余年的考古学、历史学、农业起源、民俗学、神话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对神农氏的传说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宜简单地把神农看成五千年前发明饮茶的人物。又,神农氏在传说中是个发明五谷种植、农具创造、医药……等的多面手,所以澄清神农和茶的关系,需要结合神农氏的全面内容进行分析,才更有说服力。本文为此就神农传说的由来及茶的起源问题展开陈述,以资交流并求正。 一、神农氏传说的由来 神农氏是中国古史传说中肇创农业的三皇和五帝之一。神农即农神,古代汉藏语系的词序结构是名词在前,修饰语在后,神农、后稷等便是其例;后来汉语的词序演变为修饰语在前,名词在后(藏语没有变),按汉语习惯应改称农神、稷后,但历史遗留的称呼是约定俗成的,所以神农的称呼至今不变。 古籍中涉及神农的文献,在《中国神话资料萃编》中收集56种之多,该《萃编》所收古籍不按年代排列,经加以整理后,可看出一些规律,即早期的记述简略,后起的内容增添扩大。如《周易·系辞》只提到神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国语·晋语》只记神农族系的来源:“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并不涉及农业和作物起源。《吕氏春秋·孟夏纪》只提到神农“死祀于南方,为火德之帝。”也不涉及五谷之事。《庄子·盗跖篇》则指出神农的时代背景:“神农之世…民知其母,不知其父”,《庄子·胠箧篇》提到神农的时代背景是“民结绳而用之。”以上都没有神农教导种植五谷的事。 把神农的事迹扩大化,有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把神农说成懂医药、针灸的是《广博物记》(卷22)。说神农懂音乐,会作琴瑟的是《世本》(不一一俱引)。后来进一步把神农采药地点、神农所在的“神农穴”等落实下来,以至建立起神农庙来。 由此可以看出,时代越后,文献所记载的神农事迹越多,但历史的价值却越少,还是先秦的记述,如《庄子》所说的“神农之世…民知其母,不知其父。”反映的是母系氏族社会,“民结绳而用之。”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没有文字记载时代的面貌,是很正确的。 据顾颉刚的研究,把神农氏作为农业的发明者,可能是战国诸子百家中的农家学派如许行等所为。如孟子就说过“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但是比许行早半个世纪的秦人尸佼(商鞅之师,约前390~330年),在其所著的《尸子上·君治》篇中已有“…神农理天下,欲雨则雨,…正四时之制,万物咸利。”的说法。 总之,战国时曾有《神农》、《后稷》和《野老》等农书(都已佚失),诸子百家中的重农学派既然托名神农,说明神农的传说此前已经存在。从尸佼后,民间传说和文献记载相互影响,内容越来越多。如《淮南子·修务训》中提到:“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埆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这里的神农已是农业发明家的形象。 神农和炎帝本来是两个人物,《淮南子·兵略训》说:“兵之所由来者远矣,黄帝尝与炎帝战矣,……”。司马迁《史记·封禅书》中也分别提到“神农封泰山”和“炎帝封泰山”。据徐旭生考证,认为神农和炎帝的混淆约起于“公元前一世纪”西汉末刘歆的《世经》:“以火承木,故日炎帝;教民耕种,故天下日神农氏。”这可能是炎帝和神农氏合一的最早的出处。《世经》还把中国古史按五德相生顺序,编排成一个完整的帝王系统:太昊庖牺氏—共工—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帝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挚—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伯禹夏后氏—商汤—周文王、武王—秦伯—汉高祖皇帝。这个系统从此成为封建帝统,一脉相承,其中自伯禹以上是传说时代。此后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和南北朝《刘子新论》等都合称“炎帝神农氏”了。 神农和炎帝合一,神农的业绩

文档评论(0)

yxud4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