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胡遂教授谈王维自然山水诗之意境与佛禅
一、
王维身世及与佛禅的关系:王维,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其父处廉,终汾州司马,生平事迹无考,母博陵崔氏。有弟四人,曰缙、繟、紘、紞(本人字库中此三字无简体写法)。王维之名与字源于古印度著名佛教居士维摩诘。王维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其母崔氏一生笃佛,据王维所撰的《请施庄为寺表》中说:“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疏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大照禅师即普寂,是北禅宗神秀的弟子,也是北宗禅七祖。崔氏笃志信佛,对王维无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王维自幼聪颖,不但九岁时便能作诗写文章,后来成为开元、天宝间著名诗人,而且工于草书隶书,娴于丝竹音律,擅长绘画,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子,在青年时代便已名动京师,得到皇族诸王的敬重。这可以从《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等诗中得到印证。青年时期的王维虽时官时隐,内心却是积极进取的,淇上、嵩山之隐实在走的也就是终南捷径,希望能得到当政者的重用。盖境遇终不遂己愿,开元十七年(729),王维二十九岁,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顿教(非指慧能之顿门),“十年座下,俯伏受教”。(《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这位道光禅师是一位北宗中人。开元二十二年(734),王维三十四岁,献诗张九龄求汲引,诗曰:“……贾生非不遇,汲黯自堪疏。学易思求我,言诗或起予。尝从大夫后,何惜隶人余。”当是看到了希望。果不其然,第二年王维便被擢为右拾遗。其后王维亦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然而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被罢相,使王维逐渐认识到了朝政的黑暗,思想也渐渐消沉。开元二十八年(740),王维在知南选的途中与南宗禅大师神会相遇于南阳临湍驿,这次会见,对王维影响极大,使他从此倾心服膺于南宗禅法。开元二十九年(741),王维于终南山隐居,次年复出为左补阙,从此彻底过上了亦官亦隐的“中隐”生活。天宝十五年(756),王维为安禄山反军所获,迫以伪职。次年唐军收复东京,陷官以六等定罪,王维因曾作凝碧诗而免罪。王维晚年得蓝田辋川别业,与裴迪长相往来,优游山水,谈佛赋诗,乐此不疲。上元二年(761)七月卒,葬于辋川。王维一生与佛有很大关系,又与禅宗关联最深。关于王维的禅学观,有人以王维四十岁与神会和尚相遇为界,认为王维四十岁以前信服北宗禅,四十岁以后信服南宗禅。自然,王维与神会相遇之后,觉悟了“道不在修,维在不起心而已。”但结合王维晚年
“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施寺饭僧、焚香诵经等活动来看,王维还有许多“修”的活动。比较客观的看法是,王维的禅学观是既包含了“闲居净坐”的北宗禅法,也包括了“至人达观,与物齐功,无心舍有,何处依空”的南宗禅法。将这两种禅法结合起来,就形成了王维特有的“以寂为乐”、“空有不二”的禅观修习方式。(2)二、佛禅对王维的影响:由以上可以看出,王维的一生与佛禅由很大的渊源。而佛禅对王维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综合起来看,这影响大概有如下几点:1、随缘任运与中隐的选择:(暂略)2、好静的性情与山水之乐:(暂略)3、以禅入诗的创作特点和空灵静美的诗歌风格:(暂略)三、视佛禅为王维诗歌的潜在影响因素:佛禅对王维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晚年的王维甚至终日静坐念佛。但佛禅是否最终影响王维人生态度及创作理念的决定因素,纵观王维一生,通读王维的诗作,很多因素实际上也对王维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第一、儒释道各家的思想都对王维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王位走向佛禅的过程来看,这也不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是一生经历的各种偶然与必然因素的聚合体。王维一生早期积极用世已是定论,行至中年而对现实渐渐失望,再加上中年丧妻,因而内心不平,难以平静,自然需要以各种方式进行自我的消解。佛禅并非王维的唯一选择。儒释道三教合流在当时是一种时代趋势,王维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忠孝思想在王维身上得到自始自终地贯彻,安史之乱后被宥王维是怀有很深的感恩之情的,“日比皇明犹自暗,天齐圣寿未云多。”(《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鄙意兼奉简新除使君等诸公》),而他对于孝道也身体力行,“事母崔氏以孝闻。”孔子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然也是王维的一种选择。道教应该也曾是王维所选择的消解方式之一,似乎还曾有过一段学道经历,《过太乙观贾生房》中说:“昔余栖遁日,之子烟霞邻。共携松叶酒,俱参竹皮巾。攀林遍云洞,采药无冬春。谬以道门子,征为骖御臣。……”此外《赠焦道士》、《赠东岳焦炼师》等诗也可作为佐证。只是佛家的哲学意味终究更浓,加之少年时期崔氏的潜在影响,王维本身又是个好静之人,因而王维晚年还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