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诗歌鉴赏教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学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2、鉴赏诗歌表现手法解题和拟题训练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整: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衬托和对比。衬托是指利用事物间相同或相对的条件,以一方作为陪衬来突出另一方的手法。利用事物的相同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对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反衬。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枯藤等几个意象营造的萧索意境来正面衬托诗人内心的悲凉。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动来反衬静。又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前两句以桃花之艳正面衬托少女之美。后两句用桃花的美艳依旧反衬诗人内心的落寞。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与反衬相近,但也有区别,反衬有主次之分,而对比的两个方面一般不分主次。如上面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一二句和三四句就构成今昔对比。又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前两句写制陶者为制瓦挖尽了家门前的泥土,但自家屋上却连一片瓦也没有;而那些不劳动的统治者,却住在盖着鳞鳞瓦片的高大房屋里,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同情和统治者的批判。又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而深刻地揭露了将帅的荒淫无耻。
又例:
2、象征和托物言志。就是诗人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情感或心志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们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用石灰的特点来象征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又如李纲《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表面上咏牛,实质上牛象征着人,这里用拟人的手法赞美勤政爱民、积劳成疾而又矢志不渝、以造福天下为已任的官吏。
又例:
3、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关联性地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这里“其他相关的人或物”是已经客观存在的。温庭筠《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鱼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这里的洞庭美景是本来就存在的,诗人借助联想,用“洞庭春水色”衬托咸阳雨景之美。
想象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创造性地想出其他具体形象或情景。这里“其他具体形象或情景”原来是不存在的,是人的主观的创想。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后两句通过想象家人坐到深夜思念远行在外的诗人来表达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其实当时家人并不一定坐到深夜思念远行的诗人。又如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后两句通过想象无定河边的累累白骨是姑娘们在梦中思念的亲人,来控诉统治阶级发动战争的罪恶。
又例:
4、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欲抑先扬(先扬后抑)两种。
欲扬先抑如南宋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
欲抑先扬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虚心垂询的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辛辣地讽刺了孝文帝的不务治政。
又例:
5、用典。指诗歌中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用典根据用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明用和暗用。明用就是直接援用,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全词共用了多个典故,表达了词人收复失地的愿望和信心。
暗用就是间接援用,又称化用,如欧阳修《宿云梦馆》:“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第四句暗用李商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