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骑文探古访百村乐平镇大旗头村.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骑文探古访百村乐平镇大旗头村

21-《探访古村落》021期:乐平镇大旗头村(2016-03-06)你命好呗,叫“广东第一村”by NewmanTips:点击上方蓝字【探访古村落】查看往期我们的乡路和心路明朝有一阵子对珠江三角洲的开垦做得挺大的,朝廷在广东新设了22个县,珠江三角洲的开发进入上升时期。此间,N多北方和东方的汉人入粤讨生活,其中有钟姓和郑姓的两拨人,共同来到广东的三水县一隅辟地开村。钟姓一脉相传自河南颍川,郑姓一脉相传自河南荥阳。这两姓族人分别南下,不约而同地在这旮旯落地生根、支棚遮围、繁衍生息,其中光绪年间的郑姓后人更有读书做官、做官发财、发财盖堂的。所以,去除支棚遮围、简瓦劣砖的那两三百年,郑氏的大旗头豪华古村始建于光绪年间,至今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大旗头古村具有粤中地区典型的“梳式布局”,集民居、祠堂、家庙、府第、文塔、村前广场以及“风水塘”(池塘)于一体。所谓“梳式布局”,就是根据南方气候特点,整个村向南面条状开放,各巷直通村南面的池塘广场,而村居北面则封闭,这样,古村就形成了全村前低后高、屋巷空气流通、生活用水流向低处的格局。其实,在早年的建村过程中,钟郑两姓的人们在村旁的河涌上建有一座大桥,众人就称此村为“大桥头村”。至清朝的光绪年之后,该村郑姓的第六代世孙、曾任广东水师提督(加尚书衔)的郑绍忠(1834-1896)逝世,他被厚葬于村西南向的老虎岗上。人们由村里村外远远眺望老虎岗,郑绍忠的大墓犹如大旗高耸。于是,后人以眺望到的景观,形象地称此村为“大旗头村”而不再称“大桥头村”了。我的同事中有“南三人”,即南海县三水县交界的人,我感觉他们说“桥”字和说“旗”字的音是较接近的。习惯成习俗,众人口称的“大旗头村”后来成为行政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因为钟姓族人住在村北面的一山丘上,这大旗头全是郑姓的一个大家族聚居,故又名郑村。现时,大旗头村还有一个洋名:the ancient bulding cluster of Daqitou Village。今天我们来探访古村落,起点在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口,手机导航至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北偏西的两公里处。车行内环路,开上广清高速,再转广州环城高速,行程约56公里,计时80分钟,终点——大旗头古村到了。它,历经明清蕃衍,在明代期间已经聚成村落,于清代成型。它,密集整齐,小巷纵横,格局独特,乡情淳厚,粤风凸显。它,古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以“镬耳建筑群”的颜值被列入省级文物单位。它,有五座庙堂,神王与祖先共祭,分别为:裕礼郑公祠、郑氏公祠、振威将军庙、尚书第、建威第,这五座庙堂前铺有错落有致的麻石广场。它,达人盛名,知名者有清代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民国粤军将领郑润琦;共和国抗美援越烈士郑绍杭和二级战斗英雄郑志安……它,据称是华南地区保存最完好、最有代表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落,村里还藏有慈禧太后手书和玉雕(据《三水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年即1894年,郑绍忠做60大寿时,慈禧太后赐亲笔手书的“寿”字匾和一碧绿玉雕大白菜,并赐兵部尚书衔)。 村里人有一种说法,慈禧因郑绍忠为朝廷服务而至今未有建宅安家,遂拨出巨资给郑在家乡修建了郑村。然而,《三水县大旗头村郑金地主庄园调查——中山大学中文系评“红”六组》是这样说的,郑金(即郑绍忠)利用镇守虎门的机会,借重修炮台,在虎门开辟了两个采石场,雇用二百多名石匠日夜开山采石,专程经水路运回三水,得以建造起两百多间房屋。辣磨,建村资源是上赐的呢,抑或是下挖的呢?学老邓吧,把难题留给后人。回说修建郑村——大旗头村,仅建造“尚书第”就花了好几年的时间,这座庄园包括建威厅、孔雀厅、酬思楼、会客厅、书房、休息室、卧室、花园、佛堂、猴子楼、鸽屋、马房等,部分建筑墙内夹石板,墙外镶钢枝,屋顶嵌钢板。郑金(郑绍忠)还建有一间可装谷六七十万市斤的大谷仓。郑金还大修道路,连村前后的田基也都用石灰拌沙,路面铺花岗岩石板筑成。不过,今天我们来这,已看不见当年水系发达的“大桥头村”了,也看不见郑的拉石船队穿越大桥进出大旗头村的景象了,只余下村东北处一座桥旁的码头遗址,而河道早已被填埋用于建房的宅基地。 村中的五座炮楼是行伍出身的郑绍忠重要建设项目,分别建在尚书第及东西南北各一个。西边的那个炮楼称镇西楼,位于粮仓旁边。晚上打更的方式不是更夫走街窜巷边打更边喊叫,而是在炮楼里面打更,顺序是按照东南西北转一圈,这样既可以报告时间也可以相互了解有没有安全问题。在村东口还建有一座碉楼,称为紫东楼,高三层。村人回忆,该楼相当于现在的六层楼高,且能容纳全村的人,不过这些炮楼在文革时期已经被拆毁。郑氏后人说,以前大旗头村曾有十条石板灰沙路,这些道路是为郑绍忠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而修的,且女儿嫁到何处,道路就修到何处,其中有一女嫁到南海县官窑麻奢,石板路也就一直修到那里,长达二十公里,且有特别标记。郑绍忠共修建了至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