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人“以小为美”的民族文化意识.docVIP

浅析日本人“以小为美”的民族文化意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日本人“以小为美”的民族文化意识.doc

浅析日本人“以小为美”的民族文化意识   摘 要: 对于中国人来说,日本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近邻。中日之间虽然一直试图认识和了解对方,却远没有达到此目的。本文试图从日本文化特性入手,探讨日本人的“以小为美”的民族文化意识,并试图寻求这种文化意识的根源和具体体现。另外通过对中、日传统文化意识的对比,可以更加理解日本人的这种民族文化意识,为读者客观地认识日本人和研究日本社会提供帮助。   关键词: 日本人 以小为美 民族文化意识      在世界各民族中,日本人精微、注重细节的性格,以及产品的精雕细琢被世人所称道。小至一般的电子产品,大至丰田、本田汽车,都给人以“小巧轻便”的印象。日本人钟爱将大自然的景物缩小做成盆栽放在家里,也十分喜欢看“名侦探柯南”。韩国学者李御宁将其解读为“日本人的缩小意识”,认为日本人似乎很偏爱“小”,并以之为美。我认为日本人的这种“以小为美”的文化审美意识根源于他们的文化特性,日本的国土狭小,他们偏爱小的理由,既有自然资源有限,凡是必须“精耕细作”的生存压力和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强大压力,又有日本人自古崇尚精微小巧的性格特点。   一、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韩国学者李御宁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日本社会进行解读,发现了日本人有一种独特的“缩”的特性。能量奇大的巨人被浓缩成小小的一寸法师;桃太郎以针为刀,以碗为船;广阔的宇宙与变化的四季被压缩在短短的俳句里表现;盆景、插花乃至现代的半导体、电脑,无一不是“缩”的例证。丰富多样的膳食被收缩在一定的狭小空间里,形成了独特的“便当文化”。“文库本”袖珍图书也正是“缩”的表现。这些现象都说明日本有缩小意识,有缩小趋向文化。缩小意识不仅仅体现在那些缩小的物体上,在现实社会中,日本人的团体精神和日本人做事的谦虚谨慎也是缩小意识的一种体现。   日本民族的缩小性格与日本有限的自然资源密切相关,同时来自自然环境和全球的科技竞争压力也是重要的原因。此外,日本每年自然灾害频发,也为其缩小的民族性格带来较大的影响。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日本人的谦恭自卑,亦激发了他们奋发图强的扩大欲望,但现实的局限又迫使他们的扩大欲望必须通过缩小来实现,正如另外一个韩国学者朴俊熙所说的,日本人的“缩”与“小”只是表面现象,追究其本质,便现出“志在扩大”的原形。在激烈的现代国家竞争中,日本民族强化了缩小性格和精细意识,这点在科技领域十分突出。日本的电子产品(如随身听、笔记本电脑)、农产品(如娃娃菜)等都凭借小体型在世界市场竞争中打了一场又一场胜仗。   二、“大之美”与“小之美”的文化撞击――中日文化意识的对比分析   唐月梅在其《古代和汉审美意识的差异性》中指出:“中日两国民族由于受到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的,政治经济条件和文化宗教形态的影响,形成各自的特殊的基本性格,并决定各自不同的审美情趣。”①   我认为,日本人“以小为美”的审美意识主要是受日本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即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存在决定意识。   远古以前,中华民族在东亚广袤的大地繁衍,面对无垠的内陆,拥有辽阔的平原、大沙漠,屹立着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奔流着磅礴的黄河长江。而大和民族则在远东一隅狭窄的列岛生息,环绕着浩瀚的大海,山岭绵延,最高的富士山海拔也只有3776米,没有像亚洲大陆的喜马拉雅山、欧洲大陆的阿尔卑斯山脉那样巍峨的大山脉;少平原,更乏大荒漠;河流纵横,但河床短浅,没有像中国的黄河、印度的恒河那样磅礴的大流域。两国不同的自然环境,形成各自不同的自然景观,中国自然景观巨大而瑰丽,日本自然景观小巧而纤丽。   由此可见,中国人喜欢“大”,日本人喜欢“小”。中国地大,江大,气也大。李白写诗,动不动就“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其气魄令日本“汉诗诗人”倾倒。而日本人认为山不在高,以小而幽为胜。另外,唐月梅认为日本民族的民族性格之一是“纤细与素朴”。她说:“日本民族生息的世界非常狭小,几乎没有宏大、严峻的自然景观,人们只接触到小规模的景物,并在温和的自然环境的包围中,养成了纤细的感觉和素朴的感情,对事物表现了特别的敏感和素朴,乐于追求小巧和清纯的东西。”②我赞同这一观点,认为日本人欣赏、关注小的事物,就是源于他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日本著名学者内村鉴三(1896)曾撰文指出:“日本人的天下不过是远东的一串岛屿。人们盘踞在蜗牛大的国土上,沉溺于琐细的事物之中。”③基于岛国这个前提,生存在这个岛国的这些人群经数千年历史的沉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气质和性格。与大陆民族的宽厚、大度、恢弘相比,大和民族的性格更趋向于敏感、纤细、细腻。   这种以“以小为美”的文化特性也体现在很多的文学作品当中。日本文学的主流是精巧细致,在日本人的审美意识里,有以小为美的倾向。在中国,开天辟地的盘古大神,其身高是天与地之间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