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复习学案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㈠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主张遏制共产主义,标志冷战正式开始
1948年实施“马歇尔计划”。借助经济手段稳住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
制苏联的目的
㈡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1、二战后美、苏双方在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2、
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美苏两分天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2)1946年,邱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呼吁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发出了冷战的最初信号
美国 苏联 3)政治上 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主张遏制共产主义,标志冷战正式开始 苏联帮助东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 4)经济上 1948年实施“马歇尔计划”?。借助经济手段稳住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 1949年苏联为首组织经互会,以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封锁 5)军事上 1949年,以美国为首成立针对苏联的“北约”军事组织。它是以美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实质) 1955年,苏联为首成立针对北约的“华约”组织。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的局面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3、德国分裂和朝鲜分裂:
(1)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分别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西德和东德。柏林墙是分裂的象征。
(2)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
1948年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分裂状态。
德国和朝鲜分裂的主要原因是美苏冷战对抗的结果。
4、古巴导弹危机:
①1962年,苏联为改变美苏核力量对比不利地位,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美国发现后武装封锁古巴。经过紧张对峙和谈判,苏联最后从古巴撤走导弹。
②说明当时战略优势在美国一边。
5、“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① 二战后,在“冷战”局势下,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一次又一次紧张;
②美苏的势均力敌又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历程:
(1)欧共体(欧洲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成:
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2)扩大:70年代英国等国加入
(3)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成立:
1993年,《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成立。
总部:布鲁塞尔。
(4)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2002年进入流通。
意义: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有利于欧洲的发展;
对国际事务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有利于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1)日本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表现: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1987年,人均产值世界第一。
原因:①美国的帮助(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出于“冷战”需要,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②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为日本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③政府制定了合乎国情的发展战略:
重视科技教育;加强政府投资;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国际舞台发挥独特作用。
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2)日本军事力量的膨胀
3.不结盟运动兴起:
(1)原因: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了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2)概况:在南斯拉夫(铁托)、印度(尼赫鲁)、埃及(纳赛尔)三国的倡议下,
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3)奉行的政策:非集团、不结盟政策
(4)意义:标志着
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
4.苏联解体
1)过程:
①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首先在经济领域进行改革,但是困难重重。
②1988年进行政治改革,“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推行“公开性”“民主化”,走入误区。
③1990年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加剧了政局动荡,导致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裂活动愈演愈烈。
④1991年,八一九事变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⑤1991年底,《阿拉木图宣言》发表,成立“独联体”,苏联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