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湛江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
湛江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 2011-11-17 19:26:04?? 来源: 碧海银沙?? 评论2条 点击查看
赤坎大通街还保存着当年广州湾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的旧址(资料图片)
碧海银沙网讯(图文/江伟智 编辑/邹红宇 蔚 青)广东是孙中山先生长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辛亥革命前后,广东的革命活动非常活跃,广州湾(湛江的前称)也成了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在广州湾同盟会的领导下,南路、高雷地区也掀起了革命的浪潮,为辛亥革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当年孙眉在赤坎从事革命活动期间下榻的民居(资料图片)
清朝末年,政府腐败无能,1898年,法帝入侵广州湾(湛江的前称),与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法互订广州湾条约》,设立法租界,独偏一隅的广州湾沦为法国殖民地。 因当时清朝闭关锁国,而广州湾作为通商口岸,对外贸易和商业经济发展繁盛一时,走私猖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成为富甲一方的地方。而此时,各地革命党人纷纷起来要推翻腐败的政府,建立民主共和。 革命活动需要筹集大量经费,而当时的广州湾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正有利于革命党人筹措经费。同时,广州湾由法国人统治,革命党人在广州湾开展活动、发展革命人士加入同盟会,可以避免清军的监视,清兵难以捕抓。而且广州湾位于粤桂两省的交界处,发展武装力量可以渗透西南腹地。
古巷深深,人去楼空,走在这些小巷上,仿佛看到当年先贤们的革命足迹(资料图片)
与此同时,法国殖民统治下,广州湾民众逐渐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对封建统治不满,并开始出现了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民族资产阶级,正是由于广州湾的这些有利条件,从政治、思想、经济和组织上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在当地开展革命活动、建立根据地提供了条件上,奠定了基础。 1907年,孙中山的胞兄孙眉和好友杨德初秘密潜入广州湾,大力发展同盟会会员,宣传革命纲领,大招党人。一时间,当地有志之士云集,在赤坎大通街成立了广州湾同盟会,吸收了本土人士杨益三、陈鹤舫等加入同盟会,负责在广州湾筹款。
南方大港——湛江港已跨进亿吨大港行列,湛江连接全国的铁路已建成,孙中山《建国方略》中提出的设想已得到实现(资料图片)
孙眉与同盟会骨干吴川人士陈鹤舫等人多次深入各地,积极开展反清活动,相继成立化州、廉江、吴川、高州、遂溪等地同盟会分会,支持和指导广州湾周边的高雷廉地区(现湛江、茂名、钦州、防城港、合浦)开展革命活动,策划反清起义。在化州策动了万人武装大规模游行。并先后在钦州、廉江、防城、镇南关、河口,上思等地相继发动起义,1907年9月1日至17日同盟会在南路发动的武装起义——“丁未钦州防城之役”。1908 年的徐闻、海康、遂溪各地的反清武装起义均取得成功。 武昌起义前夕,1910年,孙中山更指派黄兴、杨永泰、陈济棠等一大批革命党人在广州湾活动,并成立军事指挥总机关,由此衍生辛亥革命运动的根据地之一和高雷地区“讨袁(世凯)驱龙(济光)”军事指挥总机关。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广州湾同盟会在孙眉的领导下迅速组织南路各地起义,光复雷州半岛各地,同年11月底,吴川、廉江等高州六属,徐闻、海康、遂溪的雷州三属全部起义成功,很快建立共和政权。 从1907年至于1911年广州湾同盟会成立4年间,出色地肩负起发展、领导高雷地区同盟分会的任务,发动各地筹措款项,参与了武装反清斗争的六次起义和高雷各县起义,极大地打击清朝封建统治。有力地动摇了清朝统治,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奠定基础,为民国建立做出杰出贡献。 孙中山在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纪念祭文中着重提到国内9 次武装起义,其中4 次均得到广州湾各界的筹款支持。 当年,在广州湾、南路、高雷地区有许多爱国志士追随孙中山先生,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当中涌现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庞雄、广州湾第一个同盟会员杨益三,孙中山的警卫陈式恒、以及陈鹤舫、陈景星、梁禹治等爱国志士,他们为孙中山先生领导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政权,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历史贡献。 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是湛江人民的光荣和骄傲。孙眉等人与同盟会广州湾支部的义举载入了史册,功绩昭彰,光照日月。 广州湾同盟会的革命活动,既是孙中山先生伟大的民主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湛江人民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 辛亥革命成功后的1919年,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家和民族的富强,他主持制定了《建国方略》,提出建设独立自主的铁路和港口部署,明确提出在湛江等地兴建南方大港和修筑连贯西南铁路。 《建国方略》中曾提出“为建设一南方大港,以完成国际发展计划篇首所称中国之三头等海港。”而且还提出在广东湛江雷州半岛建设铁路的设想:该有一条铁路“于化州须引一支线,至遂溪、雷州,达于琼州海峡之海安……于海安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