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腧穴的泻热作用解决方案.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焦经 中渚:《外台》:主热病汗不出 外关:《金鉴》:主治五脏六腑结热,鼻衄吐血不止……伤寒自汗烘烘热,唯有外关针极灵。 支沟:《甲乙经》:热病汗不出。   《图翼》:凡三焦相火炽盛,及大便不通,胁肋疼痛者,俱宜泻之。 ●胆经 悬钟:《甲乙经》:热病汗不出 足临泣:《甲乙经》:热病汗不出 ●肝经 曲泉:《千金方》:“主身热头痛汗不出。” ●督脉 神道:《甲乙经》:身热头    《铜人》:治寒热头痛 身柱:《素问·刺热篇》:三椎下间主胸中热。 ●任脉 会阴:《甲乙经》:“小便难,窍中热。” 上脘:《甲乙经》:“头眩病,身热汗不出……” 鸠尾:《针灸大成》:“主息贲,热病……。” 6、关于泻虚热的腧穴 大椎:骨蒸潮热。 三阴交:古籍中尚未见有养阴的提法,近年有人提出有养阴的作用。 肺俞:《针灸大成》:“主……寒热喘满,虚烦傳尸骨蒸……”。 “虚烦口干,肺俞”。 膈俞:《大成》:骨蒸 《图翼》:怠惰嗜卧骨蒸喉痹…… 胆俞:《大成》:“骨蒸劳热食不下”。 《图翼》:“……骨蒸劳热”。 意舍:《千金方》:“消渴身热……意舍主之”。 太溪:古籍中未见可退虚热和养阴的记载,只提出可治疗消渴、烦心不眠等症。 复溜:盗汗。 行间:《大成》:“消渴……嗌干善渴……” 7、泻热作用与操作方法 毫针刺泻法 刺血法(镵针、三棱针) 刺血+拔罐 加强泻热作用 单用拔罐法 刮痧法 艾灸法 8、参考资料 1、曾文玲“柴胡注射液曲池穴注射治疗高热” 2、黄世福“承淡安运用“马氏穴”治热性病探讨” (针灸大师承淡安先生,运用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疗热性病) 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科佳娜,董惠娟“大椎穴放血治疗肝癌癌性发热” 4、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阮经文“针刺大椎穴治疗低热33例” 5、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刘艳红等“少商穴针刺放血治疗高热40例” 6、何景贤 陈水星“针刺合谷穴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疗效观察” 7、空军大连医院“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肺结核病人发热”              谢谢!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试论腧穴的泻热作用       钟兰   腧穴的泻热作用早已被大量的临床事实所证实,许多腧穴都具有不同程度,不同作用部位和方向的泻热作用。 一、《内经》有关泻热腧穴的记载   《素问.气穴论篇》中明确提出,人身凡365穴,其中有“热俞五十九穴”,即是具有泻热作用的腧穴。   《素问.水热穴论》明确了五十九热俞的穴名和主治范围。认为,热病甚者用五十九刺。   五十九刺: 上星、囟会、前顶、百会、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以越诸阳之热逆(指热之逆于头);(称为头上五行五穴) 大柕、膺俞(中府)、缺盆、背俞(王注:风门(热府))以泻胸中之热;  气街、足三里、巨墟上下廉,以泻胃中之热;  云门、髃骨(肩髃)、委中、髓空(腰俞?),以泻四肢之热;  魄户、神堂、魂门、意舍、志室,以泻五藏之热。   对于热甚者,可以分别用上述腧穴针刺以泻之,具有较好的泻热作用。取穴特点是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  《素问.刺热病论篇》又曰:“热病气穴: 三椎下间主胸中热,(身柱可泻肺热) 四椎下间主膈中热,(四椎下可泻心热) 五椎下间主肝热, (神道可泻肝热) 六椎下间主脾热, (灵台可泻脾热) 七椎下间主肾热。” (至阳可泻肾热) 明确提出了位于督脉上的泻热腧穴,说明督脉上背部的腧穴均具有泻热作用,且与穴位所在的部位有关。  《灵枢.热病》  “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  说明在用阳经穴泻表热时,也应配合充实阴的针法。  又:“热病七八日,脉口动喘而眩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浅刺手大指间”(少商穴)。 又:“热病身先涩,烦而热,烦悗,唇嗌干,取之脉,以第一针,五十九刺”等等。   篇中论述诸多热病,均用五十九热穴进行治疗,只是选择的针具不同而已。  又:“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大都、太白,泻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汗出太甚,取内踝上横脉(三阴交)以止之。”   此处又提出了治疗热病汗出的四个腧穴,以及汗出太甚取脾经之三阴交以补救阴液的方法。  又:“热病体重,肠中热,取之以第四针,于其腧及下诸指间,索气于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