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文史常识复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文史常识复习

祝愿同学们: 梦圆祈福! 高考成功! 2013.5.10 高考历史命题的新变化 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一个新的变化,就是开始注重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如全国文综卷I第12题(“谥号”题),它给了只关注课本知识而忽视课外常识的考生一个“下马威”。 2008年增加到4题,这类试题涉及的绝大部分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它给人们的启迪是:重视课外常识,重视文化常识题,注意中华文化中传统性常识的学习与把握。 从高考题中的启示 “谥号”题、“阴阳”题、“生肖”题、“干支”题既非重大问题,也非重点知识,但命题思路很好。 1.导向性。高考具有“指挥棒”的作用,以此来引导一线教学关注新课标、新课改、新高考,关注人文素质的培养,推动大历史观念的形成。高考试题不可能严格依据教材照本宣科式地命题,具备前瞻性和导向性,体现了大综合的高考趋势。 在今后历史教学与复习中,应多多关注文化常识题。 2.新颖性。 高考历史试题以能力立意,大多数试题通过“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考查“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 如上述例题,材料、情景与问题都是新的,考查考生在新情境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可通过获取和解读题干的相关信息,以及平时文化常识的积累作答,这是能力立意的体现,也体现了试题的新颖性。 我们必须: 认真地对待高考,因为它代表了社会的公信! 但是,只有高于高考,才可能有效地赢得高考! 年号·谥号·庙号 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 从汉武帝开始有年号,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有的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如唐太宗年号“贞观”、明太祖年号“洪武”、明成祖年号“永乐”;有的皇帝有两个年号,如宋高宗年号“建炎” “绍兴”、元世祖年号“中统” “至元”;有的皇帝有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 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往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隆”,称乾隆皇帝。 谥号: 谥号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 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 表褒的称号有文、景、武、明、穆等,如晋文公、秦穆公、汉武帝; 表贬的称号有灵、厉、炀、哀等,如周厉王、隋炀帝。后世帝王谥号多用一字,如汉武帝(武,威强睿德曰武)、隋炀帝(炀,好内远礼曰炀);其余人(非帝王者)大多用两字,如文忠公(文忠,欧阳修)、忠烈公(忠烈,史可法)等。 庙号: 庙号: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开国皇帝之后的嗣君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大体上来说,唐代以前的殁世帝王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以后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其他应该掌握的常识 例1 (2008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卷第54题)下列诗文中含有“中国”别称的是 ①楚失华夏 ②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③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④长夜难明赤县天 ⑤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中国的别称:神州、九州、中华、华夏、赤县(孟子中提到) 【中国的别称】 赤县、神州、中华、华夏、函夏、九州、九域、九有、九土、九区、、九牧、八州、禹城、禹迹、禹甸、海内、中州、中原、四海、中土、天朝、 三、古代地理 【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古代方位地名(四面,八方,六合,中原) 1.四面:东、南、西、北; 八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六合:天、地、东、南、西、北。 2.阴与阳。在中国古代,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以山水之名加“阳”或“阴”而得的地名不少,如衡阳、汉阳、华阴、江阴等。 3.中原:“中原”一词原是没有特殊意义的原野之意,后来发展到专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地区。从东晋南北朝以后,每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