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ii_在生命介质中的分配——生物积累与基线毒性.ppt

吸附ii_在生命介质中的分配——生物积累与基线毒性.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吸附ii_在生命介质中的分配——生物积累与基线毒性

(1)RCF值与logKow的关系 在一定范围内,虽然logKow 值越大,根的提取能力越大;但是,随着logKow值的增大,其径向传输能力则越弱。 10.4 陆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积累 * (2) 对于半挥发性的有机污染物,植物的叶面吸收也是植物提取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途径。这一途径对于logKoa6的污染物尤为重要。Lin等人发现,LCF值与logKoa值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10.4 陆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积累 * LCF值与logKoa的关系 (3)植物提取能力与根脂质组分的关系 大量的文献表明污染物根部浓度与植物根脂质组分含量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因此,植物根部脂质组分含量的多少可以作为一个判断植物提取能力的指标。 10.4 陆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积累 * * 10.5 生物放大 Biomagnification 生物体内化合物的浓度随着食物链营养级的增加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 10.5 生物放大 10.5.1 生物放大的定义 Defining Biomagnification 按定义BMFi应该1,但是BMFi也有可能1。举例说明:有的化合物在某生物体内可以充分的代谢,但在作为其食物的生物体内不代谢,这时BAFiorganism BAFidiet。 生物放大是指生物有机体内污染物质的浓度随食物链的延长和营养等级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脂溶性和分离系数大的持久性化学物质,其摄取速率大于排除速率,从而可在生物体内蓄积并通过食物链而逐级富集和放大。许多有机氯杀虫剂和多氯联苯等都有明显的生物放大现象。定义生物放大因子BMFi: 也可写为 * 10.5 生物放大 若化合物浓度用生物总质量为基准来表示,则BMFi≠1,这并不意味着化合物在生物体特定部位的浓度与该生物及其下一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有何不同。BMFi≠1可能简单地反映了生物和作为其食物的生物组成不同。 BMFi≠1亦可能确实意味着该化合物在所研究的生物组织中进行了有效的生物富集。更精确地讲,就是化合物的化学活性或逸度随着被引入食物链的营养级的增加而增强。当 实现了真正的生物放大。 “真正”的生物放大如何产生:首先,对于许多生物有机体,构成食物的有机质大部分在肠道中被消化;此外,食物中的一定生物化学片段可被特别利用。因此,生物放大作用在食草和食肉动物的胃肠系统中非常显著,所以可假定大部分存在于食物中的是类脂物和蛋白质(在胃肠系统中消化)而不是外来物质,而这种消化直接导致胃肠系统中化合物的逸度比在原来食物中有所增加。 * 10.5 生物放大 10.5.2 沿着水生生物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生物放大 Biomagnification Along Aquatic Food Chains and Food Webs * 10.5 生物放大 与水生生态系统不同,陆生食物链在不同温度下常常涉及一些相互作用的生物环节,为了做出正确的比较,需要对照不同介质中化合物的逸度(或化学活度)。 10.5.3 沿着陆生生物食物链 Biomagnification Along Terrestrial Food Chains * 10.5 生物放大 结论:一,随着化合物挥发性的降低,大气-牧草之间的平衡偏离程度越大,植物摄取疏水性化合物的速度较慢; 二,考虑到温度的影响,牛奶与草的逸度比分别为0.01,0.3和0.4,生物稀释效应。 三,人除了牛奶有其它的渠道暴露于PCBs。 * 10.5 生物放大 季节性温度差异的影响: 苔藓/柳树叶片 北美驯鹿 狼 结论: 一,夏天逸度低于春天,主要是温度对Kop影响较大 二,鹿没有发生生物放大; 三,狼具有较高的逸度,特别是对于Kow较大的物质。 * * 10.2 化合物在特定生物介质中的分配 将相应的数据代入式(1)中得 (1) 这些值与表9.2中所列出的土壤和沉积物有机质积累系数Kioc平均值是相似的。 因此, 原则上可解释BAFi预测值和观测值之间的差别, 这种差别是因为培养介质中存在有机胶体吸附了有机化合物, 从而引起了生物有效性的降低。但是, 需要指出的是KiDOC值主要依赖于可溶性有机物的性质(即分子尺寸分布, 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和极性等)。 * 10.2 化合物在特定生物介质中的分配 例题10.2 评估水中的平衡生物积累因子 问题 Legierse (1998) 研究了氯硫磷杀虫剂和一系列氯代苯(结构见下图)从水相到池塘蜗牛体内的积累。以蜗牛湿重为基础, 池塘蜗牛的总脂质含量为0.9%(0.4%极性类脂质, 0.5%非极性类脂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