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机体对药物作用-上课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第一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一)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是指药物分子只能由浓度高的一侧扩散到浓度低的一侧,其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药物浓度成正比。
特点:1.不需消耗ATP。
2.只能顺浓度差转运。;1.滤过(filtration)又称水溶扩散(aqueous diffusion)
是指直径小于膜孔的水溶性的极性或非极性药物。借助膜两侧的流体静压和渗透压差被水携带到低压侧的过程。;2.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又称脂溶扩散(lipid diffusion),脂溶性的药物可溶于脂质而通过细胞膜。;(1)影响简单扩散的因素
①药物的脂溶性
越大,越容易扩散,转运速度越快
②膜两侧药物浓度差
越大,转运速度越快。
③药物的解离度
为解离型药物浓度与非解离型药物浓度的比值。解离度越小,越容易转运。药物解离度取决于药物的pKa(解离常数的负对数,药物50%解离时溶液的pH或体液的pH值。;pKa;(2)体液pH对药物跨膜转运的影响
①弱酸性药物(HA A-+H+)
在酸性体液中解离度小,非解离型药物浓度高,易通过生物膜扩散转运;在碱性体液中解离度大,非解离型药物浓度低,难通过生物膜扩散转运。
②弱碱性药物(BH+ B+H+)
在碱性体液中解离度小,非解离型药物浓度高,易通过生物膜扩散转运;在酸性体液中解离度大,非解离型药物浓度低,难通过生物膜扩散转运。
;(3)药物跨膜单纯扩散规律的简单运用
①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吸收快,弱碱性药物在小肠中易吸收。
②哺乳期妇女应用生物碱类药物,如吗啡,易分布到乳汁中,使乳儿药物中毒。
③弱酸性药物中毒时碱化尿液,可加快药物从尿液排泄:弱碱性药物中毒时酸化尿液,使药物排泄加快。 ;3.载体转运(carrier transport)
转运由载体介导,生物膜的双脂质中镶嵌的蛋白质具有载体作用,当被催化激活时与底物(如药物)结合,产生构型改变,使底物通过生物膜 ,然后解离,载体恢复原状。
载体转运的速率大大超过被动扩散。
载体转运 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
;(1)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又称逆流转运(countercurrent transport)
其转运需要膜上的特异性载体蛋白,需要消耗ATP,特点是分子或离子可由低浓度或低电位差的一侧转运到较高的一侧。
如:钠、钙、氢、胺泵等。
特点:
1.可发生饱和现象
2.可出现竞争性抑制
3.缺氧或抑制能量产生的药物可抑制主动转运;(2)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其特点是细胞膜上载体对药物有特异选择性,药物的转运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耗能,转运系统可被某些物质抑制或竞争,在药物浓度高时可出现饱和现象。
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 ;二、影响药物通过生物膜的因素;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1.药物的理化性质
(1)脂溶性
(2)解离度
(3)分子量
2.给药途径
除静脉给药外,其他给药途径均有吸收过程。吸收速率:吸入 腹腔注射 舌下 im sc po 直肠皮肤给药。; 根据给药方法和吸收部位的不同,可将吸收途径分为以消化道内吸收和消化道外吸收。
(一)消化道吸收
(1)口服给药(最常用、最安全的给药途径)
① 口腔吸收(硝酸甘油)
② 胃吸收(弱酸性药物易吸收)
③ 小肠及直肠吸收(口服给药的主要吸收场所)
;(二)影响药物自消化道吸收的因素;2.机体方面的影响
(1)胃肠内pH 决定药物的解离度。
(2)胃排空速度、肠蠕动快慢有关。
(3)胃肠内容物也可影响药物吸收,如纤维素、金属阳离子Mg2+、Fe 2+等。
(4)首关效应(first-pass effect)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有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及肝脏,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的现象。
;(2)舌下给药
舌下血流丰富,吸收快,直接进入体循环,避免首过效应,作用快。(如硝酸甘油)但舌下吸收面积小。
(3)直肠给药
优点:①防止药物对上消化道的刺激性
②部分药物可避开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生物利用度。;(二)消化道外吸收
(1)从皮肤黏膜吸收 完整皮肤吸收能力差,涂布面积小时,药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