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脊轩志 - 南一书局
三、取法唐宋古文,而無泥古鑿痕 唐、宋古文家每每取法史記筆法為文。本文第四段作者一落筆即書以「項脊生曰」,頗有模仿史記「太史公曰」之意。 〈項脊軒志〉將家庭瑣事寫入古文中,乃唐宋古文家少見的現象,更是明代中期古文家沒有的現象。清代桐城派大家姚鼐將項脊軒志視為:「太僕(歸有光曾任南京太僕寺丞)最勝之文。」 品評鑑賞 1.祖傳老屋 2.整舊若新 1.伯叔分家 2.母親早逝 3.辜負祖母希望 4.愛妻早亡 3.環境宜人 4.裝滿甜蜜 對比 映襯 喜 悲 品評鑑賞 寫作技巧 1.以項脊軒為軸心,貫穿全文 2.藉寫軒記事,旨在寫人抒情 3.作者擅長捕捉生活中細微的情節,由描寫生活瑣事中,寥寥幾筆就流露動人真情 (1) 細節傳情(2) 景物傳情(3) 直呼傳情 4.文字平易含蓄,內蘊深厚,餘韻不絕 品評鑑賞 藝術技巧 一、作者說:「然余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可喜、可悲」之事分別為何?你認為本篇究竟側重於「可喜」還是「可悲」的事? 問題討論 答:1.本篇寫「可喜」的事包括:項脊軒的清雅寧靜:「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及項脊軒曾四次失火仍能保存。寫「可悲」的事則包括:大家庭的分崩離析、母親早逝、自己未符祖母厚望、亡妻情深而緣淺等悲思。 2.全文情隨事遷,悲喜攙揉遞嬗。從分量上比較,較側重「可悲」的事。 問題討論 二、文中作者提及蜀清及諸葛孔明,其用意何在? 答:作者以議論手法,以「丹穴」、「隴中」比 喻項脊軒,並以「昧昧於一隅」的蜀寡婦清 和隱居隴中的孔明自比,道出作者的胸懷抱 負。這兩位都是有守、有為的典範,作者蟄 居項脊軒中,眼前雖然沒沒無聞,卻深自期 許,希望來日能從項脊軒破繭而出,出人頭 地,以一展長才,淑世濟民。 問題討論 三、文中寫母子、祖孫、夫妻之情,何者較令 你感動?試說說你的看法。 答:作者八歲喪母,十五歲讀書軒中,距母亡 故已隔七年,故借老嫗之言,敘述母親生 前關懷姊姊的故事,以寄託孺慕之情。寫 祖孫之情,則著眼於祖母對自己的關懷與 勉勵,在看似不重要的細節中,將祖母關 愛作者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寫夫妻之 情,則著眼於妻子與自己的志趣相投,溫 柔婉約,旖旎之狀,在在盡見伉儷情深。 項脊軒志 修補項脊軒 原因 經過 破敗——百年老屋,塵泥滲漉 昏暗——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 修補——稍為修茸,使不上漏。前闢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 增勝——雜植蘭、桂、竹、木於庭 可喜之事 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 籟有聲 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 移影動,珊珊可愛 結構圖表 追憶往事自我期許 母親——透過老嫗述往,追懷母親 祖母——寫祖母持笏至軒中,勉孫子讀書有成 神護——軒凡四遭火,得不焚 舉例——蜀清守丹穴、諸葛孔明起隴中, 昧昧于一隅 自況——余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 謂有奇景 自白 補記 妻生——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几 學書 妻亡——妻子手植枇杷樹,今已亭亭如蓋 可悲之事 原因——伯叔父分家 內外多置小門牆 東犬西吠,客踰庖而宴,雞棲於廳 景況 項脊軒志 字詞辨正 余稍為修「葺」 修補 ㄑㄧˋ 葺 設法「緝」兇 搜捕、捉拿 ㄑㄧˋ 緝 門人相與「輯」而論纂,謂之論語 蒐錄後整理 ㄐㄧˊ 輯 檣傾「楫」摧 划船用的槳 ㄐㄧˊ 楫 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這就是壞了學校規矩 拱手行禮 一 揖 例詞、例句 音 義 形 * 項脊軒志 歸有光 第五課 題 解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第五課 項脊軒記 本文選自《震川先生集》。作者以項脊軒的興廢為線索,透過家庭瑣事的敘述,表達出物在人亡的感慨,並抒發自己的襟懷志節。軒,小屋子;志,亦稱記。 題 解 項脊軒是作者書齋的名稱,所以名為「項脊」,其義有二:一是因為歸有光的九世祖宋代歸道隆曾居住於太倉(今江蘇省太倉市)的項脊涇(音ㄐ一ㄥ),有紀念先人、不忘遠祖之義;一是因為書齋低矮狹小,如人體頸項與脊椎相連之處,所以取名為項脊軒。 全文分兩次寫成。前五段結構完整,寫於作者十八歲時,抒發對母親、祖母的思念;後兩段於十餘年後增補,書寫對亡妻的懷想。時間雖相隔甚久,通篇情感與立意卻一脈相承。文章濃淡有味,自然動人。 題 解 「志」,通「誌」,為文體的一種,性質與「記」相似,但二者仍有區分:「記」通常用以記「事」或「物」,如范仲淹〈岳陽樓記〉等;「志」則通常用來記錄人物及事蹟,如〈人物志〉。 《震川先生集》中有:〈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