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石质材料的清洗
* * 第十二章 伸展构造 本章重点内容: 地堑、地垒、断陷盆地、裂谷、变质核杂岩、岩墙群;沃尼克、利斯特、雷纳利、豪斯曼模式。 第一节 伸展构造型式 一、地堑和地垒???? 1. 地堑: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他们的中间地块一般具向下运动特点。 ??? ?2. 地垒: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相背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他们的中间地块一般具向上运动特征。 3. 盆岭构造: 连续出现地堑(盆)、地垒(岭)的构造组合。 二、断陷盆地 ??????? 这种盆地的形成与盆地边缘发育的断裂构造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边沉积、边断裂”是这一盆地发展演化的基本特点。盆地边缘的断裂构造,一般为多条正断层组合而成的箕状构造。 三、裂谷 ???????是巨大窄长的断陷构造或裂开构造,具有切割深,发育期长的特点,常见地堑型式。可包括大陆裂谷、陆间裂谷和大洋裂谷。例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又如,大西洋中央海岭上的裂谷。 大陆裂谷主要特征: (1) 裂谷是由一系列以正断层为主的地堑、半地堑组成的复杂地堑系,通常发育于区域性隆起的轴部,表现为断陷谷和断陷盆地等构造一地貌景观,反映岩石圈的伸展作用。 (2) 裂谷中往往沉积一套巨厚的包括磨拉石之类的碎屑沉积,常伴有蒸发岩、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沉积。裂谷沉积中常包含重要的沉积矿产。 (3) 裂谷往往是浅源地震带和火山带。裂谷带内的地球物理场一般表现为巨大的负布格重力异常和负磁异常,或者为负背景值上的正异常。裂谷的边界一般表现为明显的重力梯度带和磁力梯度带。大陆裂谷热流值一般较高,且变化幅度较大。 (4) 大陆裂谷带发育的岩浆岩有两类共生组合:①大陆溢流玄武岩,主要为拉斑玄武岩,也包括碱性玄武岩及其深成侵人岩体;②双峰系列,可以是拉斑玄武岩-流纹岩套,也可以是碱性玄武岩-响岩或粗面岩套。 四、变质核杂岩 Ⅰ.变质核杂岩构造 核部由古老变质岩系和多期侵入岩体组成,其上覆有沉积盖层,具有穹隆形态的复杂地质构造体。 大量文献资料揭示,研究变质核杂岩构造必须注意下列四点: ??? 1.基底和盖层之间为规模巨大的低角度正断性质的拆离断层分隔。基底变形强烈,属塑性变形域,在侵入岩体的顶部,往往可见几十米-几百米厚的糜棱岩带。 ??? 2.拆离断层的原始产状近水平,在伸展拆离过程中常演化为“犁式”组合。 ??? 3.拆离断层是多个断面组合而成的复杂构造变形带,在垂向上具有脆性-韧性的构造分带性特征。 ??? 4.拆离断层的形成,可借鉴重力滑动构造机理。 Ⅱ.重力滑动构造 ??? 重力滑动构造:受重力和滑动作用控制形成的构造。 ??? 重力滑动构造的基本要素包括: ??? 1)滑动系统; ??? 2)下伏系统; ??? 3)润湿层; ??? 4)滑动面。具体特征通过下图不难窥见。 五、岩墙群? ? ?? 是横切围岩的板状侵入体,平面上常常成群出现,呈平行带状或放射状排列。是伸展构造的另一种表现型式 。 第二节 伸展构造发育模式 常见有旋转作用,剪切作用和拆沉作用等三种基本模式? ???? 1. 旋转作用模式:由沃尼克(B.Wennicke,1982)提出,该模式认为:地壳浅部构造层次和盆地内部断层的形成,与这些场所出现或具有的旋转、非旋转变形环境、变形条件有直接关系。 2. 剪切作用模式:由雷纳利(G .Ranalli? 1997) 提出,该模式认为:大陆伸展构造的发生与大陆地壳的剪切应力作用相关,具体提出了纯剪、单剪和分层剪切滑动作用的模式。 3. 拆沉作用模式:由雷纳利(G .Ranalli 1997)、 豪斯曼 (G .A.Houseman et al) 提出。所谓拆沉作用,是指温度较低,密度较密大的岩石圈地幔下沉到相对温度较高密度较密小的软流圈中的作用。 该模式认为:拆沉作用可导致挤压体制向伸展体制转化,并足以驱动大规模伸展构造的发育。 第三节 构造反转 构造反转概念:广义构造反转是指一切构造形迹力学性质发生转换的过程或 现象;狭义构造反转是特指构造盆地早期/后期力学性质的转型变化。 正反转构造:早期张性或张扭性盆地在后期转变为压性或压扭性盆地的转型构造。 负反转构造:早期压性或压扭性盆地在后期转变为张性或张扭性盆地的转型构造。 ? 一般来说,盆地越大,构造越复杂,控制因素也就越多。因而,大型盆地往往是多次构造反转作用形成的复合盆地。 第四节 伸展构造的鉴别 典型的伸展构造及其组合,主要是在岩石圈引张或拉伸作用下形成的。不过,在总的不均匀挤压和缩短体制下形成的碰撞型造山带,往往在前陆表现为叠瓦状褶皱-逆冲断裂带,后陆部分则多发育阶状正断层组合。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