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俗称烂脚病、花秆病等,是水稻生产上普遍发生的一种世界性真菌病害,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引起,也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随着多蘖、矮秆品种和密植、增施氮肥等高产措施的推广及管理等方式上的改变,其为害越来越重,现已成为我国南方水稻三大病害之首。(2006,钟旭华,彭少兵,Roland J B,等); 由于水稻纹枯病菌寄主范围广、腐生性强,病害始于基部,发病条件与田间小气候如温度、湿度、通风状况等有密切关系,至今没有发现高抗或免疫的种质资源。加之目前缺乏一套简便、比较准确和客观的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方法,使得水稻纹枯病抗病育种工作更加难以开展。
;近年来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 2.流行程度
2010年粳稻观测圃最终自然发病率99.5%、病指36.5,均高于2001~2009年;大田发病率是37.76%、病指12.3,分别比2009、2008、2007、2006年高12.0(3.0)、12.3(1.5)、14.5(3.8)、20.3(4.8)个百分点,是2001年以来发生最重的一年。
; 3.危害损失大
2010年粳稻观测圃800㎡,实收稻谷185kg,平均154kg/667㎡,产量损失在70%左右,2006~2009年损失在40%~60%之间;全市今年5.6万h㎡水稻,因纹枯病的危害产量损失在2万t左右,平均每667㎡达到25kg,是单一病虫危害损失最多的。
;
一般在水稻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一般以分蘖盛期发病最重;主要危害叶鞘,其次是叶片,抽穗期剑叶叶鞘受侵染,轻者使剑叶提早枯黄,重者可导致植株不能正常抽穗;抽穗后穗颈受侵染,则直接造成结实率降低,千粒重减轻,严重时引起植株倒伏或整穴枯死。一般造成损失10%~20%,重者可达50%以上。; 病原; 菌丝初长时无色,老熟后呈黄褐色,较粗,有分枝,分枝处缢缩,距分枝不远处有分隔。菌核多生于寄主表面,初为白色,成熟时黄褐色至暗褐色,扁球形、肾形或不规则,表面粗糙。菌核大多能浮在水面,多个菌核有时会连合成不规则的菌核块。; 症状;水稻纹枯病侵染叶鞘症状; 2.叶片症状
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退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暗绿色,叶片发病严重时,呈现沸水烫过似的污绿色而枯死,很快腐烂。;3.穗部症状;水稻纹枯病侵染穗部症状; 侵染循环; 每667 m2有6万粒以上菌核,遇适宜条件,就可引发纹枯病的流行。高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因素,气温10~34℃都可发生,以22~28℃最适。发病相对湿度70%~96%,90%以上最适。菌丝生长温度10~38℃,菌核在15~40℃都能形成,菌核形成最适温度28~32℃。相对湿度95%以上时,菌核就可萌发形成菌丝。6~10 d又可形成新的菌核。日光能抑制菌丝生长,促进菌核的形成。水稻纹枯病适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和流行。; 水稻生长前期,雨日多、湿度大、气温偏低,病情扩展缓慢,中后期湿度大、气温高,病情迅速扩展,抽穗扬花期,高温干燥抑制了病情。气温20℃以上,相对湿度大于90%,纹枯病开始发生,气温在28~32℃,遇连续阴雨,病害发展迅速。气温降至20℃以下,田间相对湿度小于85%,发病迟缓或停止蔓延。长期深灌,偏施、迟施氮肥,过度密植、徒长、荫蔽度大,均可促进纹枯病的发生和蔓延。
;水稻纹枯病严重度分级;病害重发原因; 1.菌源基数充足
水稻纹枯病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病害主要侵染源;其次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罹病稻秆、杂草和其它寄主作物上越冬,成为次要的初侵染源。现行推广的秸秆还田、盖草灭草等技术措施无形中增加了纹枯病菌源数量。经调查,复耕年限短的田块发病极轻,明显轻于老病田。; 2.品种抗病性弱
纹枯病的发生与水稻品种性状关系密切,一般株形密集、矮秆阔叶、分蘖株多的水稻品种均较感病;一般发病程度矮秆品种重于高秆品种,早熟品种重于晚熟品种。
; 3.气候条件有利
水稻纹枯病发生的最适宜温度为28~31℃,相对湿度在80%以上,是一种高温、高湿病害。(据2009年7月中旬~8月宜兴市气象局气象资料数据显示,雨日多、雨量大,相对湿度高,日照时间短,有利于该病发生,加之此阶段水稻处于拔节孕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重阶段,植株本身抗逆能力弱,纹枯病病菌大量侵入,造成病株率迅速增加。); 4.栽培管理不当
(1)直播、机插、抛秧、水育移栽等多样的栽培方式给水稻病虫防治增加了难度。
(2)部分田块偏施氮肥,缺少磷钾营养。过量的氮素致使作物细胞壁变薄,组织柔弱,造成茎叶徒长,田间通透性降低而利于病菌入侵。
;(3)田间沟道配备不全,排水不良的部分田块稻棵长期深灌而疏于露晒。
(4)相当一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pdf VIP
-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PDF VIP
- 2冷疗技术15课件讲解.pptx VIP
- 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考核标准.doc VIP
- JJG 195-2019 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皮带秤).pdf VIP
- 专项治理整改落实及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报告().pdf VIP
- TD∕T 1087-2023 主体功能区优化完善技术指南.pdf
- (完整word版)数独题目100题(可打印).doc VIP
- 0604-会计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docx VIP
- 04.汉杂事秘辛.一卷.汉.阙名撰.明崇祯时期汲古阁刊本.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