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研究病名】牙颌面畸形分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疾研究病名】牙颌面畸形分析

【疾病名】牙颌面畸形 【英文名】dento-maxillofacial deformities 【缩写】 【别名】 【ICD 号】K07.9 【概述】 由于先天性或获得性原因均可造成口腔颌面部的畸形,其临床类型多样, 治疗方法亦有所不同,牙颌面畸形(dento-maxillofacial deformities)主要系 指因颌骨生长发育异常所引起的颌骨体积、形态,以及上下颌骨之间及其与颅 面其他骨骼之间的关系异常和随之伴发的 关系及口颌系统功能异常,外观则 表现为颌面形态异常。以研究和诊治牙颌面畸形为主要内容的学科称为正颌外 科学 (orthognathic surgery),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也是口腔颌 面外科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它集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正畸学、美学、心理 学、解剖学、生理学以及围手术学、感染防治学和麻醉学等有关学科的新理 论、新进展和新技术为一体,特别是采用现代外科手术与口腔正畸治疗相结合 的方式,并应用新型专用手术器械,矫治通常用单独的正畸治疗或手术治疗均 难达到满意效果的骨性牙颌面畸形。70年代以来,围绕牙颌面畸形外科矫治开 展的一系列日益深入的生物学基础和临床治疗研究,使牙领面畸形的外科与正 畸联合治疗取得了形态、功能、美貌俱佳的满意效果,成为口腔颌面外科学中 理论与技术、基础与临床、研究与应用相结合,进展快速,成果显著的一个新 领域。牙颌面畸形的外科治疗,在国外,过去常用的名称为 surgical orthodontics(直译为外科正牙,意译为外科正畸), 或orthodontic surgery(直译为正牙外科,意译为正畸外科),二者虽与 orthognathic surgery(正颌外科)的含义基本相同,但鉴于骨性牙颌面畸形的病变基础是颌骨 的异常并由此导致牙 及面型异常,矫治的内容包括牙、 、颌、面的异常, 而重点在颌骨 (含牙槽骨)的异常。因此,在学科命名上,目前国内外均普遍采 用了 orthognathic surgery,即“正颌外科学”,它包含了术前后的正畸治疗 与正颌外科手术联合治疗牙颌面畸形的完整概念。 早在 1728年,Fanchard即试用牙钳一次矫正个别牙的错位,但往往造成 牙髓坏死,甚至患牙松动脱落 。1893 年,Cunninghan 提出将错位牙的近远 中牙 槽骨间隔切开,形成一个包括错位牙及牙槽骨在内的复合体,再行移动,以矫 正错位牙并保持牙髓活力改进方法,其后虽有一些在此基础上的改进技术,但 效果均不满意。采用骨切开术矫治骨性牙颌面畸形系 Hullihen于1848 年创 用,并于 1849 年首见报 。患者为一妇女,因幼年时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 , 致颏颈粘连,引起下唇外翻 ,继发下颌前部前突伴开 畸形。经双侧楔状切除 前磨牙区的牙槽骨,再于下前牙根尖下行骨切开后,将前牙区骨块后移,从而 矫正了下颌前部前突与开 畸形。其后,Blair(1887)及其他外科医师虽亦进行 了矫正颌骨畸形的手术尝试,但均未能有把握地达到预期 目的。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 50 年代,以矫正骨性牙颌面畸形的手术治疗曾在欧洲风行一时,并以 矫治下颌骨前突畸形为重点,从下颌髁状突、下颌支到下颌体部的手术设计和 方法均有不断改进。如 以Jabouly(1895),Dufourmental(1921)为代表的下颌 髁状突切除和以 Kostecha等为代表的下颌髁状突骨切开术;以Lane(1905)、 Blair(1908)为代表的经 口外下颌支水平骨切开术(矫正下颌后缩畸形),及 Babcock (1908),Ragnell(1938)用同法矫正下颌骨前突畸形,Limberg(1923)则 用类似方法矫正偏侧开 畸形。Blair(1896),Von-Eiselsberg(1906), Harsha(1912),Picher(1918)则开始和发展了经 口外途径的下颌骨体部骨切开 或骨切除术。Dingmann(1944)后改进为下颌体部两期手术,即先经 口内途径行 牙槽突部骨切开术,愈合后,再经 口外途径完成下颌骨体部骨切开后退术。其 后 Thoma(1945)等又不断地进行 了改进。 由于上颌骨局部解剖结构的复杂性,故采用外科手术矫治上颌骨发育畸形 的尝试起步较晚,发展缓慢 。Wassmuuned(1927)采用沿 Le Fort Ⅰ型骨折线切 开上颌骨壁,但不分离翼上颌连结部,而辅 以术后弹力牵引前移上颌的方法, 揭开了外科矫治

文档评论(0)

aa1509082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