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师的心理压力大的自身原因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的心理压力的自身原因初探 问题的提出:处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基层中小学教师,长期担负着繁重的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着心理压力过重的现象。据上海市的一项统计,教师冠心病的患病率比其他群体平均水平高出六个百分点;全国对二十个行业从业人员的心理压力调查结果,教师排在第三位,仅次于消防队员和律师,而高于医生和司机。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检测,发现教师心理障碍发病率高达50%。69%的教师自卑心理严重,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忧郁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8%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的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女教师的焦虑高于男教师,中年教师的强迫症及紧迫感大于青年教师。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快乐,70%的教师忍不住生气发火。 压力来自何方,研究人员得出的一般性结论说是主要来自常见的对于这种压力的分析,认为是由来源于教师职业的社会压力、来自于事业方面的工作压力、来源于人际关系方面的人际压力和来源于个性特质方面的个性压力四大部分组成。其实,前三种压力,都来自社会,也就是教师的外部世界,我且将其称为外部刺激。而实际决定教师的压力大小的因素,却是我们的个性特质方面的个性压力。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按社会学的观点,人一旦生下来,进入了人类社会。也就离开了妈妈的羊水包而进入了客观的固体世界。从此刻开始,她无时无刻不感到周围环境的压力,即使是襁褓中的婴儿。天生的求生欲,总是让婴儿感觉到周围世界对她的压力。当婴儿有了知觉以后,感到了物质世界对她的压力,首先是衣服,床板(人有研究说是水中分娩可以减少新生儿从液体世界进入固体世界的阵痛),其次是水和食物。当她体会到她作为一个人生活下来时,也就感到了周围的人群对她的注视态度对于她的压力。当她为主谋生而踏上工作岗位后,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巨大的工作压力。笔者以为,不论是谁,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会受到这三种压力(寄生虫不在其内)。你想得到更多的人的称赞吗?你想生活得更快乐吗?你想生活得更富裕吗?这三种压力也就给了所有的人以一样的外部剌激,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行为科学理论认为,适度的压力有助于提高工作绩效,但过重的压力不但影响工作绩效,而且会严重影响健康,甚至导致一系列恶性后果。 由于不同的原因,不同的社会分工,造成了人们对于一些职业的不公正看待。造成了不同职业的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的明显差异。以上关于心理压力大小的调查,就是按照职业来进行的。从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心理压力排行第三。消防队员排行第一,这主要是其工作特点所决定的。每次出警都要面对他人与自己的生与死的选择,心理压力不在才怪呢?律师和教师的心理压力,确实也与职业有关。他们的工作对象,都是人。而且往往直接关系到工作对象的巨大利益――律师处理之人与事,这里不我、作展开,教师的工作,将影响到学生的一辈子,可是众所周知的。 可是,同样是教师,这些诸如社会压力、工作压力、人际压力对他们而言,总能泰然处之,这又是为什么呢?上面所言辽宁的调查报告中,不是也还有约50%的教师没有心理障碍嘛!因而,研究教师心理压力太大的原因,以寻觅解决教师心理障碍的问题,就得从教师本身找根源,才能真正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 而实际决定教师的心理压力大小的因素,却是我们对于这些刺激的反应――我们常常常常将其称为“态度”。而这种反应,却决定于每一们教师的不同的人格特点。 研究教师,从教师的成长开始。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克特·W·巴克在所著《社会心理学》一书中说:态度是“对人、思想或物体的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成分在内”。一般认为,认知成份由人们对态度对象的信念或知识组成;情感成份指人对于对象的情绪反应;行为成分包括人对物或人的外显行为。 根据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态度的产生,乃是人们的内部需要和外部环境及刺激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而态度一经产生,就会给人们的活动以一定的规定性。在人们的活动按一定的态度多次实现时这种态度就会在人的身上固定下来,并决定今后行为的趋向。 既然态度是在个体的内部需要和外部刺激的相互作用下,对环境中的各种对象产生的。那么教师对于这些压力的态度是如何形成的呢?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态度形成有四个条件:①经验的积累和整合。从各个零散的经验中形成相同类型的特殊反应的整合。②经验的分化。开始是笼统的、缺乏特殊的,以后逐渐分化和个别化。③剧烈的、外伤性经验,甚至是仅仅一次的经验,就可以形成永久性的态度。④对社会已有态度的模仿及语言的学习。从发展的角度看,克雷奇认为影响态度形成有以下因素:①个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②对某一对象的信息获得的质量以及信息源的性质;③所属群体或参照群体对个体的影响;④

文档评论(0)

pjho8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