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春:悠悠别情雪中歌.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悠悠别情雪中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与《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比较谈 王美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 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岑 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同题诗作,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是大量存在的。要创作同题目或同题材的诗歌,使之别具一格,富有新意,无论是不同时期的不同诗人,抑或是同一时期的不同诗人,都未必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这一点。而对此,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尤其是同一时期则更难以做到。因为,要不重复自我,超越自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要难于不重复他人,超越他人。然而,唐代诗人岑参却以自己的诗歌实践颇为出色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其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下简称《白雪歌》)与《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以下简称《天山雪歌》)便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这两首七言歌行,作于同一时期。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前者是他在轮台幕府雪中送客归京之作;后者是他居北庭时所作,也是写雪中送客归京。所送之人,一为武判官,其生平不详;一为萧治,《唐诗纪事》作“萧沼”。“ 归京”之“京”,指唐朝京城长安,即今陕西省西安市。这两首诗均描绘了北国的严寒与奇瑰的雪景,抒发了诗人深切真挚的别情,却同中有异,各具特色。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构思上的异同 两首诗在构思上都以雪开篇,兼顾咏雪与送别,也都是先写雪景,后转入送人,且写雪景不忘写人,写人又不忘写雪景,写雪景旨在写人,写人又意在突出彼时彼地的心情——离情别绪,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些是其相似之处。《白雪歌》,开篇四句为全诗发端,“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①,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一幅蔚为奇观的边塞风景图:八月的北国已不似南疆还是风和日丽的景象,而有着迷人的边塞特色——狂风席卷,白草吹折,飞雪漫天,清晨,映入眼帘的是散落在千树万树上的白雪,宛如一夜春风顿然吹开的朵朵梨花。前两句紧扣北地季节、气候之特征,写得粗犷奔放,后两句笔锋一转,以梨花喻雪,变粗犷为柔细,妙语如珠,别出心裁。接下去四句写雪中奇寒,由营幕外写到营幕内,由自己写到他人,以衬托的笔法形象地写出了北地雪冷之甚。“瀚海”两句承上启下,又由营幕内回复到营幕外,场景更为壮观,并引出“归客”。接下去的八句着重写雪中送人,而又不离写雪。《天山雪歌》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即前十二句,也是写雪景及雪中奇寒,写雪景气势非凡,写雪中奇寒,也采用了衬托的手法,从而,为送人张本,创设了奇境。第二部分,即最后四句,着重写送人,却又不离写雪。 这两首诗在构思上的相同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其不同点也不难看出。这主要表现在写送人时有所不同。《白雪歌》,写送人,由写别筵→筵后送别→归客远行。“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这是写别筵,中军置酒,众乐齐奏,热闹非凡,反衬出惜别心情之深沉。“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这是写筵后送别。“暮”,点明送别的时间,“暮雪”与送别前的晨雪相呼应,“辕门”照应上文所指地点。“风掣红旗冻不翻”,脱胎于唐代诗人虞世南的“雪暗天山道,冰塞交河源。雾锋黯无色,霜旗冻不翻”(《出塞》),而更有韵致。雪中送人,景中寓情。“多情自古伤离别”(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更何况是在大雪封山、奇冷无比的环境下离别呢?“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是写归客远行,也是写别后雪景。《天山雪歌》,写雪中送人,不像前者那样由写别筵→筵后送别→归客远行,而仅写雪中赠别,这样,便在构思上与前者避免了重复,具有独到之处。 2.用语上的异同 《白雪歌》全诗共126个字,《天山雪歌》全诗共112个字。据笔者粗略统计,后者与前者相同的字多达48个。但二者在与其他词语的组合上又见出不同。如两首诗中都有“将军”、“都护”、“狐裘”、“不暖”等字,但在与其他词语的组合上,前者用“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后者用“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于同中显出其异。二者均以衬托的手法突出地表现了雪后奇寒,却无雷同之感,尤其是“都护宝刀

文档评论(0)

xeve23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