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防雷设计(一) 一、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重点条文的解读 一、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重点条文的解读 二、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重点条文的解读 二、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重点条文的解读 二、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重点条文的解读 二、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重点条文的解读 二、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重点条文的解读 二、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重点条文的解读 二、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重点条文的解读 一、避雷带、避雷针的选择 二、引下线的选择 三、防侧击雷及防雷电反击的设计 四、接地装置的设计 五、防电磁脉冲的设计 六、浪涌保护器的选择 (一)、浪涌保护器(附录J)的Uc选择 (二)、浪涌保护器(附录J)的Up选择 * * 第一章 防雷的基础 1 1.雷击、雷击点、雷电流; 2.防雷装置、外部防雷装置、内部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 接地体、接地线; 接地装置=接地体+接地线 3.直击雷、闪电静电感应、闪电电磁感应、闪电感应、闪电电涌、闪电电 涌侵入; 闪电感应=闪电静电感应+闪电电磁感应 4.防雷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带、等电位连接导体 、等电位连接网络、 接地系统; 5.防雷区、雷击电磁脉冲 、电气系统、电子系统、建筑物内系统; 建筑物内系统=电气系统+电子系统 6.电涌保护器、保护模式、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标称放电电流(In)、 冲击电流(Iimp)、最大放电电流(Imax)、I级试验(T1)、电压保护水平 (Up); 7.电压开关型电涌保护器、限压型电涌保护器、组合型电涌保护器、 1.2/50μs冲击电压、 8/20μs冲击电压; 8.雷电防护分区(LPZ)、地区雷暴日数、地区雷暴日等级、少雷区、中雷 区、多雷区、强雷区; 第一章 防雷的基础 2 设计思路: 建筑物防雷等级 屋面避雷网 电子信息 系统 雷电防护等级 引下线 及 均压环 接地装置 电源系统的分级 浪涌保护器 电源系统 接地型式 电子信息系统 分类 浪涌保护器 电磁脉冲的屏蔽 均压环 等电位接地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4.《上海市建设项目防雷工程设计审核规定》; 5.《上海市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防雷技术导则》; 6.《浦东新区建设工程防雷专业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 第二章 防雷系统的适用规范 3 一、建筑物防雷分级: 一类防雷建筑物; 二类防雷建筑物; 三类防雷建筑物; 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 A级; B级; C级; D级。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的3.0.3、3.0.4条 第三章 防雷系统 4 关于人员密集 : 1.GB 50016-2006第5.3.15条条文说明: 本条规定的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主要指:设置有同一时间内聚集人 数超过50人的公共活动场所的建筑。 如宾馆、饭店,商场、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展览馆的展览 厅,证券交易厅,公共娱乐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养老院、托 儿所、幼儿园,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公共图书馆的阅览 室,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等,公共图 书馆的阅览室,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 等。 GB50057-2010的3.0.3、3.0.4条与JGJ 16-2008的11.2.3及11.2.4条的不同 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的3.0.3、3.0.4条 第一章 防雷系统 5 关于火灾危险场所:(特别提示:丙类厂房、丙类库房) GB50058-92的第4.1.1、第4.1.2条。 1.对于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下列火灾 危险物质之一时,应进行火灾危险环境的电力设计。 (1)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物料操作温度高于可燃液体闪 点的情况下,有可能泄漏但不能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可燃液体。 (2)不可能形成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悬浮状、堆积状可燃粉尘或可燃 纤维以及其它固体状可燃物质。 2.在火灾危险环境中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可燃物质宜为下列四种: (1)可燃液体:如柴油、润滑油、变压器油等; (2)可燃粉尘:如铝粉、焦炭粉、煤粉、面粉、合成树脂粉等。 (3)固体状可燃物质:如煤、焦炭、木等。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材课件.ppt VIP
- 2024年会计专业求职计划书.pptx
- 泵站安全培训课件.pptx VIP
- 公共艺术(基础模块)美术中职全套完整教学课件.pptx
-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学习解读教育课件.pptx VIP
- 01685《动漫艺术概论》历年考试真题试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VIP
-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申报书——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pdf VIP
- 火力发电机组检修项目管理.pdf VIP
- 福州铜盘中学国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的实践-国防教育论文-军事论文.docx VIP
- 学堂在线 中国建筑史——元明清与民居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