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SO9000族标准与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0族标准与质量管理体系专题讲座 一 质量认证的由来 二 质量认证的作用 —— 有利于保持和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 —— 为提高组织的运作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 有利于增进贸易,消除技术壁垒; —— 有利于组织的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 标准为企业实施质量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框架; —— 标准为企业导入了良好的机制; —— 有助于实现组织的生产经营目标; —— 实现对产品或服务提供过程的系统管理; —— 提供对产品或服务技术规范的补充和保证; —— 证实质量保证能力并为质量保证的有效性提供证据。 三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一)ISO9000族标准 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二)ISO简介 1 ISO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其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ISA”),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2 ISO是世界上最大的具有民间性质的标准化机构,它不属于联合国,但与联合国一些组织,如ECE、FAO、ILO、UNESCO等保持密切联系,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和贸发理事会的最高一级咨询组织。ISO与WTO合作也非常密切;与IEC则更是关系密切。 3 ISO的宗旨是“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以便于国际物资交流和互助,并扩大到文化、科技、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合作”。 4 ISO的主要活动是制订ISO标准,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报道国际标准化的交流情况,以及同其它国际标准化组织进行合作,共同研究标准化问题。 5 ISO所属的技术委员会ISO/TC176拟订一系列的国际标准,将不同国家之标准予以合理化成为国际质量标准,使得世界各国有共同的质量标准,屏除贸易限制的障碍。 6 ISO的成员国已由最初的25个发展到目前的100多个。我国本是ISO创始国之一,由于种种原因,1950年被停止会籍。1978年9月,我国以中国标准化协会名义参加ISO,成为正式会员。 (三)GB/T19001—2000idtISO9001:2000的含义 四 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 (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为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 (2)质量保证活动的成功经验为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3) 质量管理学的发展为ISO9000族标准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4) 国际贸易发展需要是产生ISO9000族标准的现实要求。 五 ISO9000族标准的发展 (一)ISO9000族标准在国外 1 1987年3月,ISO正式公布了ISO9000—9004标准(Equivalent) 2 1994年ISO又颁布了修订后的ISO9000族标准:94版标准(Identical) 3 2000年12月15日,ISO又颁布了2000版标准(Identical) (二)ISO9000族标准在国内 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委员会(简称CSBTS/TC151)负责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76技术委员会的归口管理工作,也是该组织的正式成员。 1 1988年,我国等效采用了87版ISO9000族标准; 2 1992年,我国等同采用了87版ISO9000族标准; 3 1994年,我国等同采用了94版ISO9000族标准; 4 2000年,我国等同采用了2000版ISO9000族标准。 注: 1 1994版标准修改称为“有限修改”,2000版标准称为“彻底修改” 2 等同采用≡(Idientical);等效采用=(equivalent);不等同采用≠(no-equivalent)。 六 2000版ISO9000族标准核心标准的构成 七 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主要理念 (一)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原则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原则2 ——领导作用 原则3 ——全员参与 原则4 ——过程方法 原则5 ——管理的系统方法 原则6 ——持续改进 原则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原则8 ——与供方的互利关系 (二)十二条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原理1——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 原理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 原理3——质量体系方法 原理4——过程方法 原理5——质量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