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6,27课复习
第26;27课复习 王宾 教学要求: 1、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2、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中。3、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组内代表发言) 过渡: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第二课时 四、拓展延伸:过渡: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2009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到2009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及图片,展开想象,描绘一下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样的变化?(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4.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德育目标 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ZS 0678—2025《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本底血清样本管理规范》(水印版).pdf VIP
- 2025年工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通用版).pptx VIP
-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课件(共37张PPT).pptx VIP
- 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抢救流程与规范.pptx VIP
- 平衡梁组件的承压检测装置.pdf VIP
- 2025年最新工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通用版).pptx VIP
- 44-无机复合聚苯不燃保温板应用技术规程T_CIEEMA002-2020.pptx VIP
- 供货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docx VIP
- 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docx VIP
- T_ACEF 207—2025(工业有机废气收集系统技术规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