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娟淝北村人文地理特征研究报告.docVIP

李娟娟淝北村人文地理特征研究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娟娟淝北村人文地理特征研究报告

淝北村人文地理特征研究报告 07级地理二班 李娟娟 170207097 优越的地理位置——三面环水一面环路及得天独厚的气候 我的家乡:蚌埠市怀远县古城乡淝北村.怀远县是蚌埠市三县(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之首,位于淮河的一个分支涡河旁.而淝北村便在怀远县的西北方向.在淝北村的旁边有唯一通道206国道,也即我村与外界接触的唯一通道。. 当然从大的角度来说,我的家乡的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为温带常绿阔叶林,土壤便是在温带季风影响下发育的有色棕壤.由于我的家乡位于淮河旁,而秦岭淮河是我国气候,植被,土壤等人文自然地理现象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因而我的家乡的气候也具有亚热带季风的特色.相应的植被,土壤也具有亚热带的性质.俗话说,南旱北田。南方人普遍种植水稻,油菜,芝麻.而北方人普遍种植小麦,玉米,花生.我的家乡却可以水旱皆种,对此,我身感自豪.其实 够水旱作物皆种的地方全国还真不多,这可是特例。大概是上天的恩赐吧! 淝北村三面环水,地形平坦,加之天赐的气候资源,水热同期,才得以南北作物皆可以种植。东面东河,西面四方湖,南面芦苇与水田(后改挖雨塘),北面206国道.每每想到我的家乡被水路环绕,不由得对家乡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敬佩。 东面-东河,它是流经怀远县城涡河的一个分支,也就是淮河的分支的分支.河上架起了一座桥,因桥洞有九个孔而得名为九孔桥。桥身长几十米,河水深而宽,常有大船运载着沙子往返。西面-四方湖.四方湖,怀远县有名的海产品养殖基地。一直以来,许多村民靠着承包四方湖面积的一部分养殖鱼虾为生。尤其是节日来临,特别是春节,湖中的鱼在市场上常被枪购一空。只听母亲说过,因为四方湖的鱼是天然饲料喂养,比人工喂养的格外好吃些,而且价格又不贵,所以人人都争着买.的确,每次爸妈从外地回来时总要吃上一顿四方湖的鱼才会感到塌实.再说说南面的芦苇地吧!不知从何时起村的南头给芦苇霸占了,不过这无形中也给村里提供了水源.但就在前两年芦苇被大部分砍掉了,改挖了鱼塘。 民族与人口 我们村的人口,大约有三四百户人家,一家平均四五口人,这样算起应该有一千五百人左右.民族,那当然都是汉族,据我所知,村里还从没有少数民族来过,甚至在县城也很少看到过少数民族。虽无民族差异可是在我大伯,父亲那一代,外省人是有的,四川就偏多些,我的大妈和舅妈老家都是四川的。 下图:沉甸甸的稻穗 基督——村里稳定的重要因素 对于宗教这个话题我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我的母亲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基督教徒。离我家不远处有着三间大瓦房—村里人称之为聚会堂。每逢礼拜三、五、日。特别是周日,做礼拜的中老年妇女便把聚会堂给挤满了。虽然村里的聚会堂论规模,繁华程度都没法更安庆的教堂相比,可我相信他们的信仰决不亚于在安庆教堂做礼拜的人们。每逢做礼拜时,只要经过聚会堂总会听到乡亲在里面唱赞美诗或是看到他们低着头在祷告,他们的祷告词除了自己任何人都听不到,而他们却是那么熟练的虔诚的向上帝诉说着。据说乡亲们大多是祈求家人平安身体健康或子女事业有成,村里的聚会堂不知何时建的,也不知从何时起村民开始信仰基督教的,只知从我记事起,母亲就和邻居的大妈、奶奶们隔三差五的去做礼拜。可知,它应该有一定年龄了吧! 基督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宗教的积极作用在村里也明显地表现出来,给村里的安定环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乡亲们这么多年安安稳稳的过日子,辛勤劳作,不抱怨啥和他们信仰基督教有很大关系吧!不过,现在外出打工的村民越来越多,信教的人已不多了。 关于政治这个话题,知之甚少。多半是因为落后,村中的政治中心即是大队,有村长,副村长等若干人组成。他们所从事的活动有:执行上面领导下发的农业政策,计划生育政策,水电站开闸放水灌溉农田等。 教育——传统而稍显落后 谈起教育只能身感惭愧。由于村的面积小,只有能力办一所小学。小学坐落于村的东北面,离家较近。我人生的接受教育的地方,说实话,实在很落伍!第一:单从建设方面来说,至今仍是几间破旧的大瓦房供孩子们上课,上课的铃声来自于一个铁制的刚圈,每位老师轮流敲打以示上下课。(不过,这在乡亲们看来很正常)。学生上课的桌子是公家的,不过早已破旧不堪,但却没能更换。论到值日时,需要从家里自带扫帚。第二:从教师来看,不知是人才欠缺,还是另有它因。小学的大半老师到了退休年龄,可依旧“辛勤耕耘”。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曾教过我的母亲,又教过我,至今还在任教。我曾想,他们的教学思想与观念是如何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制度的,其实也难怪,村里的教育哪有改革呀!第三:近两年,学校才开设六年级,而且英语至今也还没有开设。我不知什么时候淝北小学才能够开设英语,让小朋友也能够说上一口流利的英语。不过那应该还要等很久吧! 现在虽说搞新农村建设,可毕竟中国人口之多,农村面积之广。我们村的起色还不是很明显。唯一通向206国道的村路仍是泥土混合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