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晓鹰——一个主流戏剧导演的诞生
王晓鹰—— 一个主流戏剧导演的诞生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王晓鹰曾是中国最前卫的实验话剧导演,九十年代之后他又变身成为中国主流戏剧最杰出的代表人物,近日本刊记者专访王晓鹰,听这位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位导演博士讲述他戏剧人生。
周末的国家话剧院显得有些冷清,夕阳将空地上大片的枯草染成橘色,颇像一个点亮灯光的寂寞舞台——那曾经是中国话剧经历过的一个时代也是王晓鹰曾深陷迷惘的一个时代。
时间跨越二十年之后中国的戏剧界终于又迎来了繁荣的曙光,王晓鹰也又一次攀上了他的创作颠峰。继《浴血美人》、《雷雨》、《哥本哈根》、越剧版《赵氏孤儿》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之后,中国话剧院和安徽黄梅戏院两个不同版本《霸王别姬》的排演工作正在王晓鹰的带领下同时进行。
对于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人而言话剧可能是一种娱乐也可能只是一次观赏或者一场投入了心与智的思考,而王晓鹰却把话剧看成一种责任。尽管近年来他所导演的话剧在商业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王晓鹰却不希望仅仅用市场的标准对它进行评估和判断,他说话剧不是大众的艺术(占据着大众传媒的艺术),话剧只能利用一个小范围的现场来传播,每一次的观看都是演员一次新的艺术创作。
从他的心灵第一次因话剧而有了一种神圣的感觉开始,王晓鹰就意识到这种影响将延续一生,除了责任感,话剧对王晓鹰亦是抉择、理想、追求,是他人生所经历过所有悲与喜的源泉。
戏剧的梦想始于儿时
王晓鹰出生在一个戏曲家庭,父亲是安徽一个很著名的地方戏演员,他对戏剧的感受和认识从还没懂事的时候就开始了。
在他很小的时候,为了纪念已经去世的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父亲在墙上贴了一张他的画片,王晓鹰指着画片问父亲那是谁,父亲告诉他那是一个演员,年幼的王晓鹰按照自己的理解给演员下了定义:“眼圆”是什么?“眼圆”是不是就是眼睛很圆的人啊?惹得父母笑破了肚子。
到了四五岁的年纪王晓鹰在台下看父亲演戏,所有的演员都换上古装贴上胡子之后他总是会陷入一种巨大的疑惑——所有的人看起来都差不多,他已经不能准确的从中找到爸爸。后来父亲当着他的面把脸上的胡子撕下来还原成为原来的样子之后王晓鹰便会觉得惊喜,感到神奇。
基于从小对戏剧的喜爱王晓鹰在1979年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在此之前他曾两次通过大学考试为了戏剧都放弃了。
“我考上大学大学但没有去上其实是跟《雷雨》有着直接关系的。那时候我已经在池州地区文工团工作了一段时间,78年被安徽工学院录取时我正在排练《雷雨》饰演周冲这个角色,整个人都沉浸在特别愉快何神圣的氛围当中,面临是去上大学还是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这样的选择我得内心挣扎得厉害,最后我决心要从事艺术工作,只能再考(大学)。”
许多人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进入某个新集体之前你是当时所在的圈子里最拔尖的,而新的集体则是集中了所有圈子里最优秀的人,这时候的你之前所有的好感觉都失去了,显得比较平凡。进入大学之后的王晓鹰就是这个显得平凡的人,所以中央戏剧学院留给他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大学一年级时内心的那种压迫感。
在导演班里王晓鹰是年龄最小的一个,而导演这个职业对于一个人的生活经历特别是个人的文学修养和思想修养高求很高。王晓鹰面对的现实是除了他以外别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阅历都丰富得多,这体现在他们的作业和练习当中。大家天天在一起做作业然后交作业,老师对通过的作业是怎么要求的让王晓鹰明白什么样的作品是好的,而构成这些好作品的因素却让他望尘莫及,这对于一个自尊心太强内心又极度敏感的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打击。
北京的冬天很冷,有一段时间王晓鹰就在冰天雪地里裹着棉大衣在北京的胡同里踩着雪溜达,从天黑一直走到下半夜,要么就是躲在教学楼的台阶上以想作业的名义发呆,满脑子都是悲观的东西,比如“我要退学了”、“退学了我该怎么办”,甚至他还一度有过自杀的想法。
王大鹰——这个一度被人们猜测成为王晓鹰父亲而实际则是他老师的人将王晓鹰从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他告诉王晓鹰:要知道将来你是要做导演的,你要承受的压力和责任比现在要多得多,所以并不在于现在一个作品的成败,将来你还将承担更重大的社会责任。
这些道理听起来十分简单,但对于一个处于特殊状态下的年轻人来说其实是一种点拨,大鹰老师的话让晓鹰有勇气去面对现状并且放手去进行自己的创作。
面对戏剧的承诺
中国戏剧的现代历史上粉碎“四人帮”前后的几年间曾出现过一次高潮,政治社会的解放和人们在戏剧当中表达的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使得戏剧文化空前繁荣,甚至出现有人为了买到一张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戏票拿着铺盖卷在外面守候的场景——尽管这种高潮在那之前和之后都曾有过,但王晓鹰这一代话剧导演所面临的却是空前的“戏剧危机”。
面对整个戏剧的颓势,还没毕业的王晓鹰和他的同学们说过一句颇具悲壮色彩的话:戏剧危机没什么可怕的,等我们一毕业就好了。
王晓鹰从中戏刚毕业时的感觉就像一只在笼里关了太久的鸟强烈渴望展翅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