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重点
青少年群体
——社会工作
制作:神奇的建建
此页有动画
闲散
服刑人员子女
不良行为
流动
疾病
青少年基本信息
闲散青少年
不良行为青少年
服刑人员子女
流动、疾病青少年
01青少年的基本信息
总体规模
教育情况
就业情况
流动情况
中国青年人口构成研究
——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
□樊新民
2000年
2010年
33800万
27.2%
34420万
25.8%
总体规模
就业情况
86158万
28348万
995万
3.5%
16-59岁的劳动力
青年劳动力
失业青年
39.4%
流动情况
02闲散青少年
1.家庭结构的影响
家庭结构失衡
家庭教育失当
家长素质不高
闲散青少年的成因
2.社会环境的影响
青少年政策不完善
升学就业压力大
朋辈群体的影响
一、自我认同困境
1.严重的自卑
2.逃避现实
二、人际交往困境
三、社会认知困境
四、现实生活困境
闲散青少年的成长困境
1.个案工作介入闲散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发展
2.小组工作介入闲散青少年同辈群体环境的培育
3.社区工作介入闲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
4.社会行政介入资源的整合
社工介入闲散青少年的方法
1.补偿性的文化素质教育
2.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
3.继续社会化的养成教育
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内容
1.提供家庭生活教育家庭辅导
2.开展青年心理健康服务
3.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衔接和整合
4.丰富城市社区失学无业青年业余文化生活
5.帮助青少年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就业信息资讯
社工介入闲散青少年的教育
盲目性、模仿性、低龄化、多样性
1.在内因方面主要是青少年生理上的不成熟、心理上的不稳定、知识上的不完善和行为因素
2.外因主要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与熏染、家庭功能的弱化与缺失、学校教育的偏差与漏洞
闲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导致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原因
03流浪乞讨青少年
1.数量扩大化
2.年龄低龄化
3.身份职业化
4.行为市场化
流浪乞讨青少年的现状
1.经济原因
2.社会原因
3.家庭原因
4.自身原因
青少年流浪的原因
04受艾滋病影响青少年
15-29岁
77.6%
20世纪90年代
2014年
10-19岁
210万
1.性观念和性行为的改变
2.药物滥用以及吸毒风险
3.性知识缺乏和恐艾思想
城市受艾滋病影响青少年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政府层面: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权益保护
开展宣传活动,进行查询检测
、社会层面:
转变恐艾思想,提高预防意识
实行医疗救助,加大公益投入
、社会工作:
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的综融性服务
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建立追踪跟进体系
城市受艾滋病影响青少年介入策略
05流动青少年
全国流动人口2.53亿
自我认同感降低
成绩下降
适应能力下降
城市流动青少年社会融入度不良的后果
个人方面
对于流动青少年的制度不完善
影响社会环境与稳定
社会方面
影响社会对流动人口的认同
影响城市流动青少年社会融入的因素
精神健康
家庭状况
社区状况
学校就学安置
社会排斥
加大对流动青少年家庭及所在社区的支持
进一步加强法制化建设,优化户籍制度
提高流动青少年环境适应力,正确处理亲子依恋关系
06不良行为青少年
青少年不良行为是指青少年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和有关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 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危害的行为。
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定义
1.低龄化
2.犯罪性质严重化
3.犯罪手段智能化
4.犯罪组织团伙化
不良行为青少年的特点
社会工作不良行为青少年的突破口
1.学校
2.家庭
3.社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