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检查方法的选择 CT:作为常规颅脑检查,尤其急诊中应用 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以提供全面信息,深入了解人类大脑活动 头颅CT、MRI图像分析方法: 1)由外而内,先头皮、颅骨、 颅内脑外间隙、脑组织分层次观察。 2)分析技巧:画圆圈法 或“抽丝剥笋”法,两侧对比分析。 头皮的CT、MRI解剖 头皮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脂肪)、帽状腱膜及肌肉、腱膜下疏松组织和骨外膜组成。 头皮的CT解剖: 皮肤呈线状较高密度。 皮下组织呈低密度,清晰。 腱膜和肌肉呈软组织密度,厚度均匀。 以部位命名头皮软组织。 头皮的MRI解剖: 皮肤及皮下脂肪层不能区分,呈椭圆形环状短T1长T2信号,厚薄较均匀。 腱膜和肌肉呈等T1短T2信号,T2WI不易与骨区分,T1WI容易区分,不同部位厚薄有别,但两侧对称。 以部位命名头皮软组织。 颅骨的CT、MRI解剖 颅骨由颅盖骨和颅底骨构成 颅盖骨:额骨(1)、顶骨(2)、枕骨的部分(1)、颞骨的部分(2)。 颅底骨:蝶骨(1)、筛骨(1)、枕骨的部分(1)、颞骨的部分(2)。 颅骨分三层:外板、内板和板障 颅内脑外间隙CT、MRI解剖 颅内脑外间隙指颅骨内板下脑组织外的间隙。 颅内脑外间隙有: 硬膜外间隙:硬脑膜和颅骨内板间的密闭区,二者紧密结合,正常为密闭状态,外伤后可积血。 正常时CT、MRI不能显示,病变后多表现为梭形改变。 硬膜下间隙:硬脑膜和蛛网膜间的潜在间隙,可以跨颅板,正常时CT、MRI不能显示,病变后多表现为新月形改变 蛛网膜下腔:蛛网膜和软脑膜间的腔隙,由蛛网膜小梁支撑,有脑表面血管结构,蛛网膜下腔伸入脑沟内,充满脑脊液。 等密度血肿的判断: 白质推挤征:血肿与灰质密度等同,只见白质内移及被推挤;脑室变形;皮层静脉内移;中线移位;脑灰白质结合部远离颅骨内板 2.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剧烈爆炸样头痛 好发部位:基底动脉环 CT特点: 直接征象:脑沟、脑池密度增高,大量出 血呈铸型高密度 间接征象:脑积水、 脑水肿、脑梗死、脑内血肿、脑室内出血、脑疝 4. 脑血管畸形 分类:脑动静脉畸形;毛细血管扩张;海绵状血管瘤;静脉血管畸形 CT特点: 平扫:为边界不清的稍高及等密度、混杂密度灶,内有斑点状 、线状钙化灶;不出血时病灶周围无水肿占位,但常伴脑软化和局部脑萎缩改变;少数病人平扫无异常 增强扫描:见点状、条状血管强化影及粗大的引流血管;血管造影诊断最可靠 脑梗死的转归:右侧额叶脑软化灶 T1WI T2WI T2-Flair 中枢神经系统 血管病变 脑肿胀 弥漫性脑损伤出血 中枢神经系统 外伤 诊断要点 有严重的外伤史 无颅内血肿 有不能解释临床症状 脑实质密度弥漫性降低 脑室、池受压变小 外伤并发症和后遗症 脑软化:CT呈低密度 脑萎缩: 脑穿通畸形囊肿: 脑积水: 中枢神经系统 外伤 (二) 脑血管性疾病 1. 高血压脑出血(intracranial hematoma) 临床特点:高血压史,突发的神经功能障 碍,可伴意识障碍。 好发部位:基底节区或/和丘脑区。 CT特点:椭圆形高密度灶,CT值50~80HU,高峰达90HU,周围低密度水肿带,有占位效应。 吸收期:血红蛋白分解血肿密度逐渐降低,周围低密度环影逐渐扩大 血肿演变分为急性期、吸收期和囊变期。 吸收期始于3—7天,可见血肿周围变模糊,水肿带增宽,血肿缩小并密度减低,小血肿可完全吸收。囊变期始于2个月以后,较大血肿吸收后常遗留大小不等的囊腔,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 CT确诊,多不需MRI检查;慢性期,CT为等密度,MRI为高信号。 血肿在不同时期的CT表现 急性期: 均匀一致的高密度影边界清楚 吸收期: 2周~2月血肿开始吸收密度降低,周围形成低密度环 囊变期: 2月后血肿变成低密度 增强扫描: 7~9天后环状强化 其他表现 脑室积血(脑室内成铸型高密度影) 蛛网膜下腔积血 (常见于皮层出血) 脑积水 占位征象 中枢神经系统 血管性病变 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 右侧颞顶叶脑出血 基底节区脑出血 中枢神经系统 血管性病变 急性高血压脑出血 中枢神经系统 血管性病变 MRI检查:脑内血肿信号随血肿期龄而变化。 急性期血肿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显示不如CT清楚,急性脑出血首选CT。 亚急性和慢性期血肿T1WI和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囊肿完全形成时Tl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周边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所致低信号环。 亚急性和慢性期高血压脑出血MRI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 血管性病变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沟脑池脑室内铸型高密度 中枢神经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