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童药物性肝损伤发病机制与诊治
儿童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与诊治
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之一,轻者仅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重者可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儿童用药较多,但一方面目前用于儿童的药物大多数只在成人中进行了临床试验,缺乏充分的儿童应用安全性相关数据;另一方面儿童发育中的肝脏对药物的代谢、转化等功能尚不成熟,因此在儿童DILI的处置上也有诸多有别于成人之处。现就临床共同关注的儿童DILI相关问题做一介绍。
一、儿童DILI的流行病学
目前国内外有关儿童DILI的临床研究资料不多,数据大多来自ADR监测网和小规模的临床观察。
1.流行率:
在世界卫生组织Vigibase数据库中,2000至2006年共报告DILI 6 595例,占儿童全部ADR的1.1%[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t _blank 1]。在英国2000至2009年的ADR报告中,2008年DILI报告病例最多,药物过量和肝损伤分别位居非疫苗所致的ADR的前两位,其中由对乙酰氨基酚所致的12岁以下儿童DILI即达89例[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t _blank 2]。在一篇对2007年582项儿科药物随机对照试验的分析报告中,发现66项试验(11%)报道了严重ADR,其中肝细胞毒性位于各种严重ADR的首位[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t _blank 3]。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2001至2010年收治了703例非肝炎病毒所致儿童肝病,由DILI引起的达74例(10.53%),仅次于肝豆状核变性(46.23%)和胆道相关疾病(11.66%)[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t _blank 4]。
2.年龄与性别分布:
在Vigibase数据库的6 595例儿童DILI中,3岁、3~11岁和12~17岁患儿分别为1 360、1 962和3 273例,分别占20.62%、29.75%和49.63%[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t _blank 1]。其中,女性、男性及未知性别者分别为3 136例(47.55%)、3 328例(50.46%)和131例(1.99%)。在朱欣欣等[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t _blank 5]报道的64例儿童DILI中,3岁、3~12岁和12岁分别为17、37和10例,分别占26.56%、57.81%和15.63%。3岁以上儿童DILI病例数占总数的70%以上,但不排除因低龄儿童DILI不易发现导致报道病例数较少的可能。
3.常见致儿童DILI的药物:
在Vigibase数据库中,引起儿童DILI的常见药物有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卡马西平)、抗微生物药(如米诺环素、头孢曲松、红霉素、齐多夫定、伏立康唑)、免疫抑制剂(如巴利昔单抗、环孢素、甲氨蝶呤等)、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药(阿托莫西汀)及抗精神病药(奥氮平等)等[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t _blank 1]。朱欣欣等[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t _blank 5]的研究中,引起DILI的药物主要有化疗药(31.6%)、抗生素(28.9%)、抗结核药(14.5%)、抗癫痫药(9.2%)和中草药(5.3%)。上述药物致儿童DILI最为常见,推测可能与儿童发病特点有关,因儿童免疫力较低,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较成人高,且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后易发生高热惊厥、抽搐,因而抗感染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使用率高,导致相应的DILI病例报道较多。值得注意的是,中草药所致DILI并不少见,如何首乌、雷公藤、黄药子、土三七等草药[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t _blank 6,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t _blank 7],消核片、壮骨关节丸、复方青黛丸、速效感冒胶囊等口服中成药[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t _blank 8],双黄连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等静脉制剂[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t _blank 8],均有导致DILI的报道,甚至用于保肝的方剂龙胆泻肝汤及小柴胡汤亦可导致DILI[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t _blank 9]。
二、儿童药物代谢特征及致D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