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拱效应抗滑桩合理间距不同方法对比分析2013(审核修改稿).docVIP

基于土拱效应抗滑桩合理间距不同方法对比分析2013(审核修改稿).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土拱效应抗滑桩合理间距不同方法对比分析2013(审核修改稿)

基于土拱效应的抗滑桩合理间距不同方法的对比分析 任苇1 王建军2 (1.国家电力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西安 710065;2.西安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710001 ) 摘要:本文基于土拱效应理论,针对边坡稳定分析中抗滑桩的合理间距进行分析。文中对比分析了以往文献中的不同方法,通过分析相邻拱脚截面静力平衡关系、 拱顶截面前缘点最大主应力公式、拱脚截面强度条件的三个方程,推导出了桩间净距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对比分析 土拱 抗滑桩 合理间距 The comparing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ational space of anti-slide pile on the effect of soil arching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il arching effect ,The article analysis the rational space of anti-slide pile in slope project.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method in articals ,the three conditions ,including the static equilibrium equation at the two adjacent end section and the formula of the max stress on the medial cross-section.Intensity principle of the end section ,is developed to get the formula of rational space of anti-slide pile . Key Words:comparing analysis soil arch anti-slide pile rational space 0引言 土拱效应是由于介质的不均匀位移引起的。土拱的形成改变了介质中的应力状态,引起应力重新分布,把作用于拱后或拱上的压力传递到拱脚及周围稳定介质中去[1]。英国科学家罗伯茨首次观察“粮仓效应”[2]:粮仓底面所承受的力在粮食堆积高度约大于2倍底面直径后达到饱和而不再增加,这种“粮仓效应”随后被德国工程师詹森用连续介质模型进行了定量解释[3],1943年,Terzaghi通过著名的活塞门试验[4],证明了土拱效应的存在,本文将从分析边坡抗滑稳定出发,综合考虑抛物线土拱效应中的力学特性,分析基础抗滑桩的合理间距,以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1边坡稳定性验算 本文以折线滑动法为例进行分析,当抗滑安全系数小于规范允许值时,通常在在边坡适当位置设置抗滑桩,一般采用中等直径的钻孔灌注桩(φ800~φ1000), 如果要使抗滑安全系数满足规范允许值,可以考虑每延米长度上需要抗滑桩提供抗力为P,则公式为[5]: 图1 折线滑动示意图 Fig.1 The sketch of the broken-line sliding (1) 式中: ——滑体下滑部分第条i块所受重力(kN); ——滑体阻滑部分第j条块所受重力(kN); ——滑体下滑部分第i条块所在折线段滑面的倾角(°); ——滑体阻滑部分第j条块所在折线段滑面的倾角(°); ——滑体下滑部分第i条块所在折线段滑面长度(m); ——滑体阻滑部分第j条块所在折线段滑面长度(m); C ——折线滑面上的综合单位粘聚力(kPa); 按照规范要求的安全系数,根据上式可以计算出每延米长度上需要抗滑桩提供抗力P,则沿高度方向单位长度抗滑桩提供抗力,作为抗滑桩设计的依据。 2抗滑桩合理间距确定 文献表明,土拱的形成是土体在力的作用下,产生不均匀位移,调动自身抗剪强度以达到最优平衡状态的结果,因此,在外力作用下,土体间相互作用,土体自发形成土拱,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自稳功能,这种情况与岩石洞室里的新奥法理论内涵是一致的,从而形成一种“自然的合理拱轴线”,其存在的前提已由Terzaghi通过著名的活塞门试验得到证明: 土体之间产生不均匀位移或相对位移; 作为支撑的拱脚存在; 工程中土拱经常受近似均布荷载q(即传来的或需要承受的滑面推力)作用,出现不均匀位移,利用材料力学建立模型如图2所示,当承受均布荷载时,按照土体不受拉、只受压的特点,合理拱轴线上任一截面弯矩为0,此时,拱脚处的内力为: (2) 合理的拱轴线为抛物线方程: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