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的建筑”还是“居住的机器”.doc
“人的建筑”还是“居住的机器”
摘 要:建筑是流动的音乐,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最具体的表现形式。到过埃及、希腊、意大利的人都不能不惊叹那些地方古建筑的悠久历史和完好保存。反观中国,虽然号称五千年文明,但今天还存在的真正的古建筑却少得可怜,年代也晚得多。为什么中国建筑的主流形式为木建筑而完全有别于西方?为什么我们没有远古建筑留下?为什么中国人并不如西方人那样热衷建筑的宗教意义?而面对现代中国城市中前篇一律的面貌,我们应该如何反思,如何继续发展? 要解答这些问题,首先应该了解中国的建筑文化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建筑;沟通;文化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051-01
一、整个中国建筑文化对宗教的淡然和对伦理的热衷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宗教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淡泊”,不像西方人对上帝的绝对崇拜,中国人崇拜的是祖先,祭祀活动大多是“祭祖”。所以建筑的宗教意味很少,伦理上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中国北方的四合院建筑就可以生动的证实这一点。梁思成指出,中国建筑文化具有“不求原物长存”的文化观念,人们热衷于重建,或者家族中有人飞黄腾达之后将地产和房屋扩大而来光宗耀祖,以中国人看重的是子孙的繁衍与发迹,而不在建筑的永固上。对于古迹,遗迹的消失并不感到十分痛惜。而中国自古以来,民间就没有长子继承的制度,而采取遗产由儿子们均分。这种制度对建筑的保存极为不利。
二、着重体现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建筑与人血脉相承,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西方人对于建筑有着狂热的宗教崇拜,因此西方建筑大多宏伟高大。而中国人一向将大自然认作自己的“母亲”与“故乡”,认为人与自然本来就是血肉相连,和谐共处的。在中国人看来,即使是掌管着自然界不可知的巨大力量的“神”也并不是那样高高在上,他们也是通过普通人的潜心修炼而成仙,因此中国人对所敬的“神”不存在畏惧心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宗教建筑和民宅的整体上的差异并不大,而神像和人的距离也不如西方那般遥远,自然也就不需要通过建筑来强调了。
三、建筑布局的“亲土地”倾向与材料选用上的“恋木”情节
中华文化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现实的,现世的。儒家思想鼓励人们积极入世,有所作为,主张人们活在当下,对于死亡和来世并无太大关注。现实的人生要实现在现实大地之上,就不必使建筑物高耸入云。北京的清明紫禁城可以论证这一点,那种建筑空间与平面布局的有序性,在于讲究建筑个体与群体组合的风水在地面上作横向发展,象征着严肃而宁和的人间伦理秩序。而中国数千年以来的农业文明导致了“脚踏实地”和“土木为居”的思想。中国人比较重于“寓意” ,而树木有着“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意味在里面。而中国人认为土地是用来埋葬过世的人,“入土为安”,故不太可能大量使用来自于地面之上的石料作为建筑处材料。
由于中国的建筑真正与人生结合在一起,几乎不可分割,所以我认为称呼中国的建筑是“人的的建筑”是不为过的。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在很多方面有它的合理性,对于现代建筑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首先,中国的传统建筑只营造空间而不定义功能。无论是小到家宅、店铺,还是大到寺庙、宫殿,它们的单体建筑都是一种模式,空间类型也都是一样。中国的传统空间布局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既有着很好的适应性与创造性,又很方便建造,是一种很成功的空间形态。其次,中国传统住宅的建造是从人的需求出发,是从人的行为、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去指导建筑生成。如风水中提出的建筑应该北面靠山,南面临水,这是因为北面需要防止北风来袭,南面有水面调节小气候,正好适于人类活动居住。
中国建筑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经历现代主义的发展阶段,有太多的设计者未能清楚西方现代建筑所经历的发展过程,未能了解促使其形成的内在因素,仅停留在表象的层面看待现代的含义。这造成了国内许多象形建筑的产生和竞相抄袭国外建筑的表象。然而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并且引以为自傲的国家和民族是不会一味地炫耀外形,更不会以高的,大的,华丽的形象作为自己的传统。因为传统不在于其规模而在于其内部的精神。可是,历史悠长,拥有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每个城市的发展却都陷入了无法理解的规模竞争之中:最高的建筑、最大的建筑、最长的建筑等等。
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尴尬时期,我们对于自己的传统的东西的不自信,以及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在城市建设上势必会导致一段混乱时期的出现,或许这是以一段必经之路。然而我们确实也应该不断反思,在学习与创新的同时不能将我们的传统全部放弃。我们不妨深入研究自己的传统的木构建筑,吸收传统建筑中的精华,在放远国际视野的同时,也放远对于我们自己传统文化的视野,开辟一条中国特色的建筑道路,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这个特殊的发展时期,在“人的建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8月优异策划 8月优异报道 8月优异评论 8月优异版面 8月热点网议 8月传媒人物.doc
- 95后女孩成为上亿人的“技能红娘”.doc
- ADTB-T在农村电视网络覆盖中的应用.doc
- ALOSPALSAR数据不同极化下云南松蓄积量分析.doc
- An Analysis of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Learner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doc
- ANP―决策树分类在多项目风险评价中的应用.doc
- ANSYS在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doc
- AutoCAD教学的几点体会.doc
- BBS在武警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分析.doc
- BIM模型视角下建设项目成本与进度控制研究.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