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日本人眼中的近代上海.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日本人眼中的近代上海.doc

一个日本人眼中的近代上海   摘要:著名日本文学家芥川龙之介在1921年亲赴上海之后,留下了极具研究价值的文本《上海游记》。近代上海城市中充斥着得衰败的中国传统文明,及对于西洋文化的盲目推崇给作者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在游历的过程中,作者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追寻他心中的中国意象,但当时中国社会的动荡现状,不得不使他的这次旅游成为一场“幻灭”之旅。   关键词:中国游记;芥川龙之介;近代;上海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1-0007-02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1892年3月1日出生于东京,出生十个月后,就被舅父芥川道章夫妇领养。芥川家是一个书香门第,在重视传统、崇尚风雅的家庭气氛中,芥川龙之介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的熏染,自幼就喜爱阅读各种日本江户时期的文艺作品和中国古典小说。他于1921年3月末前来中国,开始了为期差不多半年的中国之旅。他先从上海登陆,先后游历苏杭、南京、九江、汉口、长沙等地,然后经洛阳至北京,最后由天津经沈阳、朝鲜归国,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他在抵达上海的第二天(即1921年3月31日),便在《大阪每日新闻》上以《新人眼中的新中国近日将于本报刊载》为题发表报道,在报道上他称“中国作为世界之谜,是一个魅力无穷的国度。旧的中国上如老树斜横,新的中国已如嫩草吐绿。在政治、风俗、思想等所有方面,中国的固有文化无不与新兴势力犬牙交错,这正是其魅力所在”。   回国后,他出版发行了单行本《中国游记》,其中收录了他在1921年至1925年陆续完成发表了《上海游记》、《江南游记》、《长江游记》及《北京日记抄》,以及未曾发表的《杂信一束》。这本游记堪称日本大正时期(1912-1926)文学家写作的最重要的一部中国游记。   一、游记中的近代上海形象   明治初期的赴华日本人对上海的第一印象莫过于是它在西方文明冲击下,形成的繁华宏伟的港口形象,但对于明治时期之后,近代化进程如火如荼展开的大正时代的日本人来说,繁华的城市已经不算得上新奇,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更多的是上海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态。   “原本‘车夫’这个词留给日本人的印象绝不是脏兮兮的,反倒是那种威猛的气势,常给人一种仿佛回到了江户时代的心境。但是中国的车夫,说其不洁本身就毫不夸张,而且放眼望去,无一不长相古怪。他们从前后左右各个方向各自伸着脖子大声地叫喊着,不免令刚上岸的日本妇女感到畏惧。在被他们当中的一个拉住了袖子的时候,连我都情不自禁地往高个子的琼斯君的身后退却了。”中国古典文明在芥川龙之介留下的美好印象,却被中国车夫的强悍吓得无影无踪,作者对上海,对中国的第一瞥竟然充满着恐惧。   “我白日里跟村田君学会了‘不要’这句中国话。‘不要’当然是不需要的意思。于是我只要一看到黄包车夫,立刻便会像念诵驱魔的经文一样,嘴里连连说着‘不要不要’。这是由我口中说出的值得纪念的第一句中国话。”芥川龙之介学会的第一句中文竟然是“不要”,这不论对于他本人还是他之前热爱的中华文化来说,都是一件极为讽刺的事情。在芥川龙之介整个中国游行的第一站上海中,充斥着“不要”二字,这不仅是对近代中国社会现状的不满,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衰退的悲叹。   近代以前,中国一直都自持为泱泱大国,无视一切的外来文明,认为除了中华文明之外,其他的文明皆是低等、恶俗的。但这份满满的自信在西方强势的入侵下土崩瓦解,并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极大的心理创伤。人们开始不加选择地吸收外来的“先进”文明,开始默认外来事物的领先地位,开始盲目地推崇西洋化,这一切在芥川龙之介看来是那么的不合时宜。   他的上海之旅就是一副近代中国社会中的西洋图景,贫穷的中国人茫然地眺望着自由自在享乐的外国人,窗内西洋士兵在寻欢作乐,窗外贫穷中国老百姓的木讷退缩,“我感觉到自己俨然像正在欣赏一幅画报上的插图一样,那幅插图的题目毋庸说便是‘上海’。”这段画面象征着城市的典型画面,是整个中国的缩影。芥川龙之介对西方人的横行霸道行纪感到不满,对中国人的麻木不仁的状态感到的失望。   霸道的西方人对中国人的藐视,对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欺辱,让芥川龙之介对一位受到欺负的中国老太太充满了怜悯,但是这份怜悯很快就变成了鄙夷。“那个卖花的老太太一边絮絮叨叨地说着什么一边像个乞丐一样朝我们伸着手。老太太在得到了我们的银币之后,好像还期待着我们再一次慷慨解囊。我不禁为这个贪婪的老太太所卖的美丽的玫瑰而感到惋惜。”   “这个纠缠不休的老太太,还有白天乘坐的马车的车夫――这不仅是我对上海的第一瞥,遗憾的是,这同时也是我对中国的第一瞥。”   中国人的盲目崇洋,在芥川龙之介看来是十分危险的事情。相对于上海而言,他对于北京更加情有独钟,用他的话来说,这是因为“所见之物皆在无声地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