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建国初期演示稿.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建国初期演示稿

(二)改革的原因 机构庞大,层次太多,人员增加 经济、文教建设和基层政府等缺少相应人员 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好组织准备 (三)改革的内容 1、精简整编 (1)调整紧缩上层,合理充实基层。减少中央和大区两级党政群机关编制员额1/5,减少省一级党政群机关编制员额1/10,精减后的编制员额充实到县、基层机关和新建单位。 (2)合并分工不清和性质相近的机构。将中央燃料工业部与重工业部合并;纺织工业部与轻工业部合并;大行政区以下各级政府的农业、林业、水利部门实行合并;民政与人事机构,专署以下一律合并,等等。 (三)改革的内容 1、精简整编 (3)精简机构,减少层次。中央和大区各部的机构,一般只设部、司、科三级;省各厅(局)的机构,一般只设局、科两级;省辖市以下,一般只设科不设局。 (4)对城市编制规定标准,进行紧缩。城市按人口比例定编。 (5)规定了干部与勤杂人员的比例。中央、大行政区为8:1,省(市)为8:1—9:1,专、县、区为9:1—10:1。 (6)要求中央各主管部门划清企业、事业机构和行政机构的编制和开支。 (7)严格编制纪律。大行政区以下各级政府对于增减、合并机构及增加总的编制员额,必须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 (三)改革的内容 1、精简整编 到1954年6月,全国实际精简了15.2万人。通过这次精简整编,撤销了一批重复设置的机构,减少了机关内部的层次,调整和紧缩了编制员额,抽出一大批干部充实到厂矿企业、粮食、供销等基层单位。各地也抽出一些干部加强各级计划部门和企事业管理机构。 (三)改革的内容 2、机构调整 撤销中央人民政府情报总署、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 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对外贸易部、中央人民政府商业部,并撤销原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 从重工业部中分离出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地质部; 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中央人民政府粮食部; 增设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和中央气象局。 将中央人民政府海关总署划归对外贸易部领导,对外贸易部的对外贸易管理局与海关总署合并,统称海关。 至1953年底,政务院除原有的4个委员会外,还下辖34个部、院,3个行、署、局和1个秘书厅,共42个工作机构。 (三)改革的内容 3、增设副总理 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邓小平为政务院副总理。由于大区机构的调整,各大区的部分人员陆续被调回中央。 4、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 国家计划委员会高岗主任:副主任:李富春、邓子恢、贾拓夫。 国家计划委员会几乎与政务院平行,号称“五口通商”。高岗分管工业;邓子恢分管农业、林业、水利;邓小平任副总理,分管交通运输;饶漱石任中共央组织部长,并分管劳动部工作;陈云副总理仍主管财政金融贸易工作。 国家计划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苏联模式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三)改革的内容 5、调整大行政区政府 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将大行政区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一律改为行政委员会,不再作为一级政权,而只是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在各所属地区进行领导与监督地方政府的机关。 大区政府改为行政委员会,使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进一步调整,为最终取消 大区一级政府做准备。 大区政府改为行政委员会后,使中央与地方行政政府关系成为“四实三虚” 。“四实”即中央——省——县——乡四级政权机构,均组成人民政府;“三虚”是大区行政委员会、省属专区设行政公署、县属区设区公所,均作为上一级政府的派出机构。 1952—1954中央与地方行政关系 “四实” “三虚” 中央政府 大行政区委员会 省、直辖市、自治区 行政公署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