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粮仓知多少(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京城粮仓知多少(上).doc

京城粮仓知多少(上) 南新仓   我国古代有“谷藏曰仓,米藏曰廪”的说法,“仓廪”实为粮仓的统称。农业是中国古代国家的经济命脉,历代皇帝深知年景的好坏、粮价的起落会直接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和政权的稳固,所以十分重视仓廪的设置与管理。仓廪不仅仅是储粮的仓库,更是包括税收在内的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为少数民族政权,但元朝统治者在迁都北京后,正式开始了对京城粮仓的建设。   京城粮仓的修建   忽必烈于1260年3月在开平宣布自己即大汗位,同年4月,蒙哥幼弟阿里不哥也在和林即大汗位。忽必烈凭借汉族地主阶级和一部分蒙古贵族的支持,1264年终于击败了阿里不哥,夺得了最高统治权。在这样的情况下,忽必烈只有控制住中原,才能坐稳汗位。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称帝,公布《建国号诏》法令,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大元。至元九年(1272年),在刘秉忠的规划下,在燕京旧城的东北筑新城,建设宫殿衙署,蒙语称“汗八里”,即“大汗之城”,从此元朝的政治重心完全转移到中原地区。开国后,元朝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机关大半都沿袭辽、金的旧章,这其中就包括了原金中都的粮仓建置,统治者需要粮仓用以供给皇家和官吏。   自从忽必烈夺得汗位以后,漠北一直处于战乱的威胁之中,北方诸王的叛乱使元政府不得不在岭北和林、称海等地驻守数十万军队。另一方面,漠北的蒙古部族已逐渐改变了原来主食畜产品的习俗,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岭北地区除少数适宜耕作的区域外,大部地区沙漠连片、山岭绵亘,又加上气候寒冷,农业生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于是,粮食供应便成了军民归心、边疆局势稳定的重要保证。   与此同时,元朝统治者虽然定都北京,但是统一全国的愿望还远没有实现。忽必烈决定采用南宋降将刘整的建议,先攻襄阳,浮汉水入长江,进取南宋。至元十六年(1279年),经崖山海战后,元朝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全面占领中国。之后,元政府又积极对外扩张,频繁的战争加大了粮草的需求量,统治者需要更多粮仓来屯粮,便于给军队供应和输送更多粮食。   元灭南宋后,统治者需要赏赐各封王大量财宝,加上开支繁重,财政日渐紧张。粮仓的设置与国家的税收紧密相关,是国家财政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面临财政危机的情况下,元朝统治者需要在全国设置粮仓来增加财政收入。   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完成了南移,江南地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国“粮仓”。《元史?食货志》记载:“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于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予江南。”但是元初,汴渠已经湮废,河北永济渠也不能完全通航,故一度通过水陆联运和海运的方式来转漕东南粮草。   金代在中都城北开了一条闸河,下至通州接连白河,原拟引卢沟河为水源,可是卢沟河暴涨暴落,与通州高差也大,极易造成水灾,利用其他水源则难以得到保证,使闸河徒具虚名。元代则采用郭守敬的设计,由昌平引白浮、双塔等处泉水,通航条件有所改善,并改名为通惠河,这是京城运河的南线。此外,元代还有一条北线运河的坝河,和闸河情况相似,沿线有坝7处,称为阜通七坝。即由积水潭引水,东经钟楼到光熙门南出城,以下河道今天仍然存在。七坝位置也可复原,最西的千斯坝即在光熙门附近,门内街南则为占地颇广的千斯仓。 北京漕运码头遗址   元代不仅发展了京城附近的水运,为了取得南方的粮食供应,还修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其中一部分是利用隋代所开的旧有航道,即今天江苏淮阴以南和山东临清到河北和天津市的一段。隋时运河南北段的交汇点在洛阳以东的板渚,元代则在今临清与淮阴间取南北直线联系,开凿了惠通河与济州河,将黄河、泗水与大清河联系起来,再修会通河,将济州河与御河相连。元大都城与江南地区漕运连通,保证了粮食的供应。为了储存、转运漕运的粮食,元朝统治者在大都城渡口也大量设置粮仓,便于管理漕运。   京城粮仓的概况   元大都城除北面仅开二门外,东、南、西各开三门,内部中心为宫城,其外为皇城,再外则为大城。皇帝的祖庙叫太庙,在东侧南门(齐化门)内路北;祭祀土神、谷神的地方为社稷坛,在西侧南门(平则门)内的东北;重要衙署大都在皇城以南。元代京城粮仓大部分建在都城的东部,除基于地理方面的考虑即依水而建外,还充分考虑到粮仓必须有较高的地势,这样才能在雨季来临时使粮食不致浸水,粮仓所处的位置必须通风透气、阳光充足,才能防止粮食因潮湿而霉变。据《永乐大典》统计,元代京城官仓包括大都城内外千斯、相因等共22仓,小者有库房一二十间,大者有库房七八十间,每间可储粮2500石,主要分为太仓、常平仓、漕仓等。   据史籍记载,殷商有“巨桥之粟”,西周有“九谷之委积”,设“廪人掌米,仓人掌谷”。秦统一后,历朝基本均以太仓为朝廷之仓。《元史》中记载:“太仓为御廪。”统治者在太仓附近开辟小片农田用以耕种,所得之粮便存在太仓之中。在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