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记者的职业理想不会因阴影而消磨.docVIP

刘畅:记者的职业理想不会因阴影而消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畅:记者的职业理想不会因阴影而消磨.doc

刘畅:记者的职业理想不会因阴影而消磨   真与假在比较中凸显出对方的存在,当我们对假记者满怀愤慨之时,庆幸的是在“无冕之王:的行列中绝大多数都是非常优秀的新闻人。他们始终持记者的专业主义精神,并愿意将心底里最柔软的部分奉献给这个职业。   2008年夏天,我和同事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下辖的一个县调查采访一起乱收费事件。当我走进县政府一位副县长办公室说明来意之后,这位副县长感觉到一定压力,就脸色一沉,马上打电话叫来了县委宣传部的干部,吩咐说: “把他们带走,查一查他们的身份,看看是不是假记者?”   随后,我们被带到了县委宣传部,记者证被收去查验。作为一名从事新闻工作16年的调查记者,这些年,我经常奔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和乡村的沟沟坎坎,从西藏的雪域高原到新疆的边陲小镇,从中国的北极村漠河到南海的苍茫海岛,足迹几乎踏遍了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各个省区。由于经常从事舆论监督报道,记者证常年随身携带,从不敢疏忽遗忘。并且,风里来雨里去奔波在采访路上,不管是突发事件报道还是调查社会问题,来自各方的信任和支持曾经带给了我无限的快乐。为此,这个寄托了我生命热情和精神力量的职业,在我眼里,充满了迷人的色彩和动人的魅力。   而今,在采访路上,被人不问青红皂白地说成“假记者”,是悲哀,是难过,还是愤怒?种种感觉一时间涌上心头,还真有些说不清楚。好在,中国记者网上的查询结果证明了我们的记者身份,随后,我们的报道也很快在《中国青年报》上见报,一起乱收费事件的来龙去脉清晰地呈现在全国公众面前。但有一种疑问,一直在我心头挥之不去,那就是,由于近年来假记者的频繁出现和这些人经常利用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进行敲诈,已经极大地败坏了新闻行业的声名,影响了记者在公众眼里的形象,也越来越多地给新闻工作带来困扰。记者,真的成为一个社会声望日渐走低的职业?这一切,是所有新闻从业者的悲哀,也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   往事如烟。2002年6月22日,山西繁峙发生了38名矿工遇难的特大矿难。3天后, 《中国青年报》接到举报,派我和摄影记者柴继军赶赴现场。我们到达现场时,这一消息还没有被任何媒体披露出来,非法矿主和打手勾结地方官员,隐瞒不报,毁尸灭迹,并威胁遇难者家属。当时我们采访了遇难者家属、矿难幸存者、目击者以及相关官员,迅速发回了长篇调查报道,使真相大白于天下。随后,经过中央调查组的认真调查,24名国家工作人员、39名矿主和非法打手受到了法律制裁。记得当我们赶到现场采访时,一名遇难者家属曾经十分激动地问我们: “你们是真记者吗?”旁边一位穿黑衣服的遇难者家属看了看我,说:“好像是真的。”后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11位新闻记者比我们先到达现场,但收受了当地官员和非法矿主送上的现金和金元宝,并隐瞒了矿难消息。这就是当时轰动全国的繁峙矿难的瞒报和写入中国新闻史的“盒元宝事件”。一年多以后,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就“山西繁峙矿难中11名记者收受现金、金元宝”违纪事件发出警示并进行座谈。我在那次座谈会上说,在繁峙矿难中还有很多记者忠于自己的职业道德,忠于“社会良心”,不但没有受贿,而且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揭开了惊天黑幕,并因为我们的工作使遇难矿工家属得到了保护和赔偿。在这些受到过非法矿主威胁的家属眼里,记者“是好人,是可以相信的人”。而且我希望,“尽管发生了我们大家不愿意看到的情况,中国记者的职业理想依旧会朴素而鲜明,不会因为个别记者的违纪行为而消磨”。   应该承认,新闻确实不能也不曾独立于社会之外。繁峙矿难是国内第一次把潜规则的东西给揭露出来了――有人在利用矿难牟利,有人在出卖记者的报道权。   这年11月5日,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举行颁奖仪式。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吉炳轩亲手将刻着“中国新闻奖”字样的一等奖奖杯交到了我的手里。那一刻,我为我们速一职业所承载的梦想、追求而自豪,为这一群体肩负的人民期望、百姓情怀而自豪。唯有坚守着国家、社会所赋予的职业责任, “中国记者”的职业称谓才显得庄重而崇高。   此后,在记者生涯中,我又多次为了假记者、假新闻等现象发出过报道。比如披露山西假记者的泛滥,比如我国将建立记者黑名单制度等等。2007年11月8日,又一个记者节来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举行纪念活动,邀请了一线的媒体记者出席,并向全国的新闻记者发出了慰问信,慰问信说: “新闻记者是社会民主、文明、进步的推动者,是充满艰辛而又受人尊重的一种崇高的职业。你们常年奋斗在新闻采编第一线,硝烟弥漫的战场,天灾人祸的现场,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有你们的身影!在一篇篇看似寻常的新闻报道背后,有着敬业、奉献、良知、深情;在一组组影像和声音里面,浸透着艰辛、汗水、危险、牺牲。”   就在这次纪念活动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对我说,一方面,要维护记者的权益,为采访工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