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坡节来源及其信仰的群体特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军坡节来源及其信仰的群体特征.doc

军坡节来源及其信仰的群体特征   【摘 要】军坡节的生成模式主要有冼夫人信仰、妈祖崇拜、关公信仰、祖先崇拜、黎人装军及“境主”或是“神主”的信仰。造神的目的性、模式和神性定位体现了军坡节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军坡节信仰;军坡节习俗;琼剧演绎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43-02   我国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和端午节等。除了这些全国性的节日外,还有许多地方性的节日。地方性节日承载着当地的民俗活动,体现着当地的文化,是地方集体信仰及其群体特征的表现。海南军坡节是一个集宗教信仰、娱乐与社会交往活动的节日。它由泛神信仰过渡到英雄信仰,文化内涵由封建迷信过渡到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道德教育,体现了群体的特征。本文就海南军坡节来源及其信仰的群体特征谈几点看法。   一、军坡节生成模式的多元性   军坡节,因各个地方信仰的对象不同,叫法也不同。有的地方叫“公期”,有的地方叫“婆期”,还有的地方叫“吃军坡”“闹军坡”“发军坡”。在汉语字典里,“军”与“君”同音,所以军坡节又被称作“君坡节”。在民间信仰中,信民们认为,神是最大的,这个神被称作“君”,“君坡”是指神的住所。军坡节所信仰的对象是当地百姓造神的产物,“军坡节”的生成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源于冼夫人信仰。冼夫人(513-602),海南黎族人,高凉郡(今阳江县西)太守冯宝(汉族人)之妻。从小生活在黎族首领家庭,聪明过人,深谙军事,是南朝时期杰出的女军事家、政治家。嫁给冯宝之后,促进了黎汉两族人民的友好发展,也为海南的长治久安做出了贡献。在冼夫人治理海南期间,不仅加强与岛外的联系,还把岛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传播到岛内,改变了岛内政治落后、文化闭塞,生产技术不发达的局面。冼夫人的事迹至今还流传甚广,人们都称赞她是“女中奇男子,千古推为第一”。①   军坡节,其实是纪念冼夫人的节日。在海南,军坡节办得最为红火的当属海口的新坡镇。在2002年,原琼山市政府将新坡镇的“军坡节”更名为“冼夫人文化节”,而且只是更名新坡镇的军坡节,其他地方的军坡节并没有更名。   据传,冼夫人是从新坡镇的梁沙村登陆海南的,所以人们又把冼夫人庙称作“梁沙婆庙”。目前,在全省范围内有51座冼夫人庙,新坡镇的冼夫人庙是最大的,建于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在海南的其他地方,乃至西线的儋州市都有冼夫人庙。当年苏轼在儋州市中和镇宁济庙(也是冼夫人庙)拜谒时,曾题诗歌颂冼夫人:“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   冼夫人因其功绩突出,在民间的影响力极大,人们由英雄崇拜转为神灵崇拜。人们祭奠冼夫人,希望得到她的庇佑,在心灵上得到慰藉。   第二,源于妈祖崇拜。妈祖是外来神,祖籍福建莆田,原名林默。据《莆阳比事》载:“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神灵,能言人休咎。死庙食焉。”②《三教搜神大全》亦有其记载:“周岁在襁褓中,见诸神像叉手作欲拜状。五岁能诵观音经,十一岁能婆娑安节乐神。”③且林默生前多次为父老乡亲化险为夷,死后被供奉为海神,庇佑出海的人们能够平安归来。在海南的很多地方,比如海口、琼山、定安等地有很多人是从福建迁徙过来的,海南的地理环境与福建很相似,都是靠海省份,都有海路。从福建移居到海南的人们,为了保佑出海平安,所以也把妈祖信仰带了过来。   乌丙安教授说:“自南宋以来,就有妈祖金身巡安的传统,在民间很有活力。现在延续、发扬这样的传统,是对民意的尊重,也是我们对妈祖文化进行完整性保护的体现。”④妈祖金身巡安,即抬着妈祖金身在村里巡游,扫除村中晦气,保护村人平安。妈祖巡安并非每日都举行,只有在妈祖的诞辰日或是祭祀日才举行。在民间信仰中,妈祖形象日益完善,影响范围日益扩大,她不仅是海上交通和贸易的保护神,而且还是人们祈求生育、发财、祛病等的万能神。妈祖形象的塑造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是民间信仰的实用性表现。   第三,源于关公信仰。明朝洪武军队的军人关寿国因犯错而被贬来海南,同时也带来了军杂剧。因其忧郁困苦,又喜爱军杂剧关公戏,因此常常扮演,并以此表明自己的心志。关寿国不仅能编戏、演戏,而且体格魁梧,声音洪亮,表演技巧精湛,扮相酷似关公,很受观众的喜爱。在人们观看关寿国扮演的关公戏之后,觉得关公是个神灵,应立庙祭祀。于是,在海南的各个地方都建起了关公庙,并在每年的农历5月13日即关公诞辰日,在关公庙前表演关公戏,把关公诞辰日设为海南的军坡节。当地人认为,在军坡节祭祀关公,不仅祈祷关公能够保佑一方百姓平安,也希望能够招财进宝,因为关公是武财神。又因“军坡”的海南话发音近似于“关坡”,也是关公信仰的最佳佐证。   第四,源于祖先崇拜。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祖先。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祖先。在祖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