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朴宁静 景致幽雅.doc
古朴宁静 景致幽雅
2016年4月5日,在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一幅张大千1982年作品《桃源图》,以港币2.71亿元(折合人民币2.25亿元)天价成交,引得艺术市场一片哗然。而笔者作为文物工作者和书画爱好者,更作为祖籍湖南常德桃源县人,由此联想到的却是极具古朴宁静、景致幽雅之画境,更加“高大上”的馆藏明清大家之“桃源图”珍品。
早在1600多年前,自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后,经历代文人雅士、名家高官甚至帝王将相,或诗文、或画作的点缀和渲染,桃花源已成为了人们向往的“仙境”,令人心旷神怡、心驰神往。历朝历代的人们总是怀着美好的希冀,去追寻梦中的“桃花源”。那么就让读者朋友跟随以下明清大家的笔墨丹青,一同走进魂牵梦绕的桃花源,来欣赏那久远悠然的“桃源图”吧!
明 仇英《桃源仙境图》,纵175厘米,横66.7厘米。绢本设色。天津市博物馆藏。
此作境界宏大,视野开阔清旷,疏密对比强烈,构图上取北宋全景式大山大水的布局。图中所绘高山、白云、楼阁和古木等,笔墨精细艳逸、骨力峭劲。设色浓丽、雅致的山峰,勾勒、皴染手法皆十分细密。厚厚的云彩排叠于山间,造成了云气迷蒙的幽远空间,由此描绘出了虚幻飘渺、远离世俗的人间仙境。而作为画中的主体部分,画家对人物的刻划,则通过色彩衬托的方法来突出,更使得他们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画家在人物和山水画上精深的艺术表现力。
从这幅《桃源仙境图》中,我们可见画家的青绿山水,分别以“院体”笔法、文人笔墨和青绿着色,取得“气”、“韵”、“丽”。他的画中多强调用笔的骨力,以细劲的“院体”笔法勾皴;同时用文人画追求墨韵的擦染方法,将山的阴阳向背交待清楚;再以不伤墨色为宗旨的青绿着色,尽量保留水墨气韵,使得作品色彩妍丽雅美,有一种清雅之气。最主要的是画家追求文人雅士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因此画的下部隐于山林的逸士,彰显出文人休闲生活的主题。而整部山水意境营造都围绕着人物,所以别看人物占据面积小,却是整体画面的中心所在。
明 周臣《桃源图》,纵161.5厘米,横102.5厘米。绢本设色。苏州市博物馆藏。
画家所绘山水皆峰峦峻,其法多仿效南宋马远、夏两位大师的绘画风格,作品可与明宣德年“浙派绘画”开山鼻祖戴进并驾齐驱。此《桃源图》为画家晚期代表作,可见他的画技处理中,其皴法在刮铁皴的基础上,不仅山石的营构借鉴了他的学生唐寅的画法,而且还吸收了北宋郭熙一路山水画的拖泥带水皴。
浅绛渲染的此图,为表现桃源境界的旷远和幽深,画家采取了俯视角度。下笔遒劲有力的山石,则大刀阔斧。而刻划细致的人物,表情入微。其画面右下角,一只渔船停泊岸边。而顺着岸边穿过山洞、路过松柏、跨过沟壑、越过山丘,我们可见画面中部,近处整齐宽敞的舍所,隐掩在桃树中;远处有人赶着耕牛,正在田间耕地劳作;更远处的画面上部,崇岭峻峭。一派古朴宁静、村僻云深的“世外桃源”美景,一览无遗。
清 顾符稹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桃花源图》,上海博物馆藏。
顾符稹为清初顺治、康熙时画家。字松巢、瑟如、守溪,号小痴,后名符稹,江苏兴化人。能诗,工书,善画山水、人物。远学李昭道、近学赵孟笔法,善以勾染作画,以清丽著称。其画境奇僻,风格独特。
这幅《桃花源图》,大气磅礴,师法自然,笔墨自成一格。图中苍峰翠岩,延绵起伏,茅房隐掩,宁静安逸。而桃花成林,溪流潺潺,宛若仙境,美不胜收。画家行笔工细,在图中他先用细线勾勒山石,然后再略以干笔皴擦,最后画袅袅白云萦绕于青绿的山岩之间,使得画面桃红柳绿,绚丽夺目。另外人物、鸡犬的处理虽然细小如豆,却刻划得十分神采生动,犹如画龙点睛之笔。
明 文徵明《桃源问津图》(局部),纵32厘米,横713厘米。纸本设色。辽宁省博物馆藏。
画家一生创作了七幅以“桃源图”为题材的佳作,其中有四件署有年月款。而此件《桃源问津图》上有“嘉靖甲寅二月既望。徵明识。时年八十有五”的款识,由此可知画家绘于明嘉靖甲寅年(1556年),是他的桃源主题作品中最晚的一件。
此长幅全图,绘远山冈峦,叠翠连绵;树木葱郁,溪水横流;房屋村舍,掩映其间。图中有老者策杖,于山道边观瀑沉思;有妇人携幼拄杖,于院子的篱门口问路;有四位男子席地而坐,于屋内饮酒高谈。尤其是画中的线条,粗细旋转且富于变化,而墨色则浓淡干湿,极富层次感。不愧为画家在悠闲而自得的心情下,追求隐逸自由的代表佳作。
清 王《桃花渔艇》(图5),纵28.5厘米,横43厘米。纸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传世之作,画家自题临摹元代赵孟的《桃花渔艇图》而作。画面内容为种着桃树的溪岸上,桃花落英缤纷,图左上角有一条渔船沿溪行来。层叠的山峦之中,绿树挺拔苍翠。而图上占据了大面积的白云,风起云涌,尽管寥寥数笔,却极具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