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集邮家熊世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稀集邮家熊世俊.doc

古稀集邮家熊世俊      73岁的熊世俊是原新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的手绘艺术实寄封集邮方式,拓展了集邮空间,是一大创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大公报》及各种集邮报刊曾相继作过介绍。   所谓手绘艺术实寄封片,就是经过书画家题字作画,加印落款,通过邮局盖戳而投递的实寄信封和明信片。它既是一枚枚集邮品,又是一帧帧微型书画作,集诗、书、画、印和邮藏于一体,有着鉴赏、珍藏的双重价值,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中国科普创作研究室研究员沈左尧先生盛赞熊世俊这一集邮创举“是我国特有的集邮方式,华夏审美意识的体现;不仅在集邮领域独树一帜,而且是弘扬祖国文化、彪炳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盛举。”      建造了一座微缩艺术宝库      熊世俊从小爱集邮,也酷爱中国书画艺术。多年前,他就梦寐以求将集邮与书画艺术两者结合起来,终于一个偶然的机遇点燃了他的灵感。1985年国画艺术大师傅抱石故里――江西新余,举行“抱石公园”命名典礼,傅抱石的儿子、女儿以及生前好友、学生一大批书画家应邀云集新余。熊世俊深为他们挥毫泼墨的情境所动,欲求赐一些书画作品,又不好开口,便绕了一个弯,通过信封求取画作。于是他制了一批信封,贴上邮票,盖好邮戳,分送给每位书画家,请他们在信封上画上其喜爱的东西。书画家们觉得这不费多大功夫,都欣然命笔。这次尝试,他收获颇丰,竟一次得到了四十二个手绘艺术实寄封。由此,他看到了收集手绘艺术实寄封不仅可能,而且前景辉煌,是一条走得通的突破现行集邮模式之路。其中抱石先生的女儿傅益瑶在信封上所作的一幅水墨山水画,被北京的一位朋友拿去在《北京晚报》生活版上刊登后,在集邮界反响热烈,更使他倍受鼓舞,立下大干一番的决心。   熊世俊是集邮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免不了有人对他有不同的看法。当时,收集手绘艺术实寄封被集邮界视为非正规集邮路子,不能登大雅之堂。某集邮刊物刊登署名文章,公开指责他搞“旁门左道”。但他不为所动,一边著文据理辩驳,坚信发展和创新是集邮的生命所在,一边潜心耕耘着这块未开垦的处女地。特别是离休以后的10多年来,熊世俊到处寻寻觅觅,翻报刊,找资料,查询海内外书画家的通讯地址和评介文章,收集的剪报有几尺高。他广征博求,写信寄发,把离休生活填得满满当当,有限的工资收入相当一部分消费在邮票上,八千多封求索信,带着他的痴迷,带着他的希望,飞向海内外。   他像热恋中的情人,每天魂牵梦萦地盼望着鸿雁传回佳音。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他得到了丰厚的回报。高峰时期,一天曾回收到十多个信封,如今共回收三千多枚手绘艺术实寄封,回收率已达百分之三十以上。数以千枚手绘艺术实寄封,初步成为一座微缩的书画艺术宝库。         在这座宝库中,珍藏着海内外著名书画家的作品。从吴作人、张乐平、关山月、刘勃舒、古元、华武君、蔡若虹、尹瘦石、宗其香、屈武、靳尚宜、孙传哲、赖少其等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大师名流,到英姿勃发的画苑新秀,可谓名家荟萃;从百岁耆宿到年仅七岁的西安小画家牛牛,可谓老、中、青、少各年龄段俱全;从邮票的设计宿将名家到崭露头角的业余画师,几乎尽数包涵其中。在这些千姿百态的艺术作品中,有人物山水、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也有版画剪纸、指画印谱、行草隶篆,艺术形式多样,内容涵盖广泛,洋洋大观,万象纷呈,于方寸之间见大千。         在这座宝库中,许多藏品具有原创意义。由于封片面积所限,书画家们不能像平常那样尽情泼墨挥洒,只能一展其长,亮一手绝活,或展示成名之作的某一局部,现冰山之一角;或一挥而就,即成小品,寥寥数笔,尽传神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藏品中绝大多数属于作者的“第一幅”,其收藏价值与时俱增;也有一些高龄名家已相继搁笔或谢世,他们的作品已成绝响。就这一点而言,熊世俊为后世珍藏了一批可观的艺术品,当属功德无量。      藏在信封背后的故事      熊世俊收藏的三千多枚手绘艺术实寄封,无论是广征博求还是曲线获取,都是海内外艺术家们的慷慨馈赠,也是他真诚求索的回报,几乎在每一个信封的背后都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熊世俊深知,沟通始于了解。他在写信之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剪报,对所有求索对象的师从关系、学术地位、艺术成就和造诣、至交好友等多方面的情况,了然于胸。因此,所写的每一封求索信都很有针对性,很感人,其言辞之恳切,情意之诚挚,溢于言表,充盈尺牍,而且随信寄去了贴好邮票的挂号回信封,谁收到了都不免盛情难却,给予理解与支持。著名漫画家华君武,首次收到他的求索信,就慨然在回信封上画了一幅兔子坐在鸟龟背上的漫画,于妙趣横生中延伸了“龟兔赛跑”这则寓言的寓意,并附短信幽默地写道:“世俊同志,你战术甚精,寄来挂号邮资,不敢贪污,只好画了。”著名版画家古元,为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