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体制改革与政策设计.DOC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体制改革与政策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体制改革与政策设计

中国的外贸体制改革综述 刘明兴 马晓野 内容提要:我们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和外经贸体制的改革中的目标转向、计划改革、放开经营、兴办特区、开展加工贸易、吸引外资、融资体制、税制改革、外汇体制的以及公司经营财务改革等都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程度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本文全面回顾了中国外经贸体制与政策的改革发展过程,并提纲携领地总结出其内在的理论逻辑。 关键词:对外贸易 体制改革 外经贸政策 中国的外经贸改革因受到出口创汇的经济目标制约,改革的步伐有时要迟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但经济对外开放的总体思路又将外经贸体制推到了市场与计划经济体制矛盾冲突的第一线,而改革的对象是原计划经济体制和国有外贸企业。为了便于描述,下文将外经贸改革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加以叙述。宏观部分主要涉及外经贸总体政策环境的变化,微观部分主要涉及外经贸企业内部管理经营机制的演变。同时,体制外的改革和竞争因素则是目前已占中国出口半壁江山的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另外需要加以说明的是,改革之初外经贸系统的改革受到各方面的制约不可能单独突破。因此,从“块块”入手试办经济特区,给福建,广东两省特殊优惠待遇以提供宽松的小环境,实际上是以开放为突破口促进了外贸体制的改革。 一、宏观改革 我们选择以改革的阶段性目标为背景,重点介绍政策手段的实施与修改过程,以帮助理解政策和体制变动的作用。外经贸改革的初期目标是要在保持计划体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健全对外经贸的行政管理体制,一方面继续保持国内经济相对独立于世界经济,另一方面利用国际市场资源解决国内经济发展的瓶颈。当时的要求是: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学会两套本领。“奖出限入”增加外汇收入以支付技术设备的进口是这一时期贸易政策的重要特点。第二阶段的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实施的,政策目标是在确保外汇收入的前提下逐步下放计划权力。最后,通过80年代末90年代初计划指标和创汇指标的承包过渡,实现了对外贸易宏观调控方式的转轨,宏观政策手段由向创汇倾斜转为向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倾斜。 (一)计划的作用在进出口管理中淡出 改革初期,中国首先重建了外贸的行政管理体系和执法体系,改变了计划统领一切、替代行政管理的状况,为经济改革创造了初步条件。减弱国家计划的作用是从两方面展开的, 1,在计划任务方面,随着外贸经营权的放松,将外贸出口任务分散到各省和中心城市。改变了外贸专业总公司承担全部出口计划任务的情况。下达的进出口计划中扩大了指导性计划,缩小了指令性计划。 2,在出口计划中,出口总额指标为指导性,计划列名管理的主要商品出口指标为指令性,其余商品由企业自行经营。在进口方面,除了中央负责外汇支出的一些大宗商品,大型成套设备和技术引进项目及政府间协定贸易安排的指令性计划由指定公司进口外,不再下达分商品的进口计划。 到1992年,外贸计划已无指令性指标。1994年正式取消了进出口贸易的指令性计划,实行指导性计划,由市场自行调节。经过外贸行政管理和计划管理并行、计划任务分散化、指导性计划逐步取代指令性计划的渐进式改革,中国的外贸体制完成了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改革一方面对计划体制的改革促进了进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又对于与原计划体制配套的管理体制造成了冲击。 (二)下放权利,打破垄断,部分放开经营权 中国对外贸商品、外汇、经营权曾有多种限制。外贸部直属的进出口公司按不同的商品范围分工垄断了全部进出口业务。各省的外贸部门只是总公司的分支派出机构。这一垄断的格局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从进口中获利,不利于压缩出口成本,不利于调动生产部门的积极性,改革势在必行。 1,在外经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为了顺应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先逐步地给机械行业的生产企业直接参与国际贸易的机会。后又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逐步给机械工业企业外贸自主权。允许这些企业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直接出口产品,参加国际市场的竞争,对出口盈亏担负经济责任。后来,各省成立外贸总公司,并将原中央外贸总公司在各省的分公司独立出来,给予全部外贸经营权。 2,与放开经营相配套的改革是,1984年1月,外经贸部明确规定了28类限制进口的商品。允许一批机构无须经过经贸部就可进口非限制类商品,这些被授权机构包括经贸部所属外贸公司和分公司,其他部门所属的外贸公司,省政府经营的外贸公司。 3,在外贸出口管理方面将出口商品的经营权分为三类:一类为垄断经营商品,二类是政府倾向于适度干预竞争或受被动配额限制的商品,其余的是三类商品。这三类商品分别由中央,外贸专业总公司和地方分别协调管理,经过对商品经营权下放的改革,第三类放开经营商品出口有了长足的发展。需要出口许可证的出口产品数量到1999年降至59种。 4,外汇使用方面,广东、福建两省在开放之初作为灵活对外开放政策的一部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